楼市学习-财政部谈如何征收房产税18年3月

海外网3月7日电 7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财政部部长肖捷,副部长史耀斌、胡静林就“财税改革和财政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有记者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关于房地产税征收的实施时间以及征税的对象范围,您现在有哪些看法?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表示,房地产税问题确实是目前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到几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从历史上来看,房地产税作为一个税种,它的历史比较悠久,据我所了解,它最早起源于欧洲。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财富的不断积聚,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房地产税制度。刚才这位记者是来自日本,我想日本也有房地产税制度,当然叫法不一样。

其实对于房产税来说,主要关注的是房产税怎么收?具体施行的时间?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对房产税透露最新消息。

史耀斌说,既然是一个大多数国家都普遍采用的税收制度或者是一个税种,它必然有它自己的作用,它的作用主要就是调节收入分配,特别是个人财富的集聚,起到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同时,筹集财政收入,用来满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需求。作为一个世界通行的税种,它都有一些共性的制度安排。我归纳了一下,大致有这样四种或者叫四个共性的制度性安排,几乎是每个国家房地产税制度都存在的:

1、房产税法的整体思路

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史耀斌称,会按照中国国情合理设立房地产税制度,而目前正在起草完善房地产税法律草案。

2、房产税怎么收?

中国的房产税具体怎么收,还没详细方案,还在探寻中。作为世界通行的税种,大致有这样四种或者叫四个共性的制度性安排,几乎是每个国家房地产税制度都存在的:

一是所有的工商业住房和个人住房,都会按照它的评估值来征税,也就是按照评估值来征税。

二是在所有国家的房地产税制度安排里面,都有一些税收优惠。

三是这个税属于地方税,它的收入归属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用这些收入来满足比如说教育、治安和其他一些公共基础设施提供等这样的一些支出。

四是因为房地产税的税基确定比较复杂或者非常复杂,所以需要建立完备的税收征管模式,这样才能够使房地产税征得到、征得公平。

当然,中国会根据中国的国情,合理设计具有中国特色的房地产税,制度。比如说合并整合相关的一些税种,再比如说合理降低房地产在建设交易环节的一些税费负担等。

划重点:按照评估值来征税方式是之前不少业内人士提到的,但是具体还没有定!中国各个城市不同,而且每个城市的生活水平也不同,房地产税纳入地方政府,会根据不同的水准进行“因地制宜”。总之,房产税涉及广泛,方案还在探寻中。

3、2018年房产税能否实施?

现在房产税的阶段是起草完善房地产税法律草案,到时候立法、授权、最后分步推进,只能说,这个房产税还要一段时间。再加上,目前并没有透露很多关于房产税的方案,所以2018年房产税的落定——有点悬……

对于房产税大家是不是又害怕又有点期待?对于炒房的投资客,瑟瑟发抖;对于刚需购房者也有点心慌慌。秉承“房子是拿来住不是用来炒”的原则,政府部门在多次会议上强调把房产税的落定,明确房产税时间表,建议2018年将房产税内如立法议程,房产税落地的时间指日可待。不过中国泱泱大国,要各种调节、因城施策,确实难度大,我们就静静的等待房产税的来临吧!

一句话 —–还早得很呢,实行难度大,监管复杂。不开免征额,刚需赋税加重,开免征额,监管难度大。

楼市学习-房产税上海模式现状

上海房产税虽然执行了5年,但早已经名存实亡。每年就发一条微博催缴,能有什么效果。

  本文系融360专栏作者“齐俊杰”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融360官方立场。

11月7日,上海发布的官方微博发文,上海税务 今天提醒,请于12月31日前缴纳2016年度个人住房房产税税款。征收对象为2011年1月28日起本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购的第2套及以上住房和非本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购住房,但“家庭人均建面不超过60平米”等6种情况可减免。

于是有人评论了,该来的总会来,房产税看来是真要征收了。但其实,这消息几乎每年都会发布,每年底上海税务都会催缴房产税,一点都不奇怪,但问题的关键是,大家似乎都不乐意交。而上海模式也是彻头彻尾的失败模式,2014年底,收来的房产税才27亿,还不到土地出让金的2%。更是被某地产大佬笑话,说上海的房产税收上来那点钱,还不够养活税务人员发工资的。那么有人会问,上海模式为什么失败?其实看看他的条件就知道了,这种条件下还能收上来27亿的税,已经算是不易了。

上海模式的6种减免情况:

第一,上海本市人均60平米,还得是新购住房,原来的房子都不算,而且光新购不行还得是第二套以上,这一下就没几个人能交了。就是说2011年以后,你不断买房这部分人才需要交税,2011年之后,没怎么买房的,基本上都不用交税。

第二,先买一套,然后把老房子在一年内卖了的,还能退税,换句话说换房换成大房子的,也不交税。2011年以后那些改善型需求,也都给挡在门外了。即使你把原来的平房换成了几百平米的别墅,由于是第一套房,也不用去交税了。

第三,虽然有人买了第二套房,但人家说我这是给孩子买的,孩子要结婚了,所以这套房也就不收房产税。

第四,国家重点人才,紧缺人才,买的房子也不收房产税。

第五,居住证3年,唯一住房也不收房产税,如果不够3年,可以先交,等够了3年,人家还退你,但大家一般不爱给国家添麻烦,啥够不够的,干脆就都不交了。

第六,这条特别的虚,政府决定,看谁顺眼谁就能免税。然后大家想吧!看谁顺眼呢?

所以,这么宽松的条件影响下,最后谁交税呢?只有那些不断的买房,真正炒房子的,还得是傻炒的,没有任何关系的,政府看他不顺眼的,然后这些素质很低的炒房客,还得表现出素质很高,还要主动去交房产税。所以,如此拧巴的政策,太多的中国特色,也确实考虑到了刚性需求,但却让这个政策完全没什么卵用。由于收的税太少,收税积极性不高,结果就是你不交他也不收了,你不收我就更不交了,上海房产税虽然执行了5年,但早已经名存实亡。每年就发一条微博催缴,能有什么效果。

还是那句话,若让房产税有用,就只有两个模式,一个是最简单的,也是国际惯例,统一税率0.5%,每套房都收。这样也别来交了,直接通过个人财产信息联网,从单位代扣代缴。但收税成本低的同时,缺点也很明显,一套500万的房子,一年交税2.5万,每月2000多,刚需会被误伤,估计老百姓肯定骂大街,特别是穷的就剩一套房子的人,估计也是交不起这个税的(主要原因房价涨的太高了,如果200多万的房子,就会减轻一半负担)。所以第二种模式,就要费点事,那就是按人均免征30-40平米,我国小康社会的标准,然后超出面积收,这时候税率可能就更高一些,大概1%,而如果二套、三套开始估计惩罚税率会更高,能到5%,不过这个就要统计人口了,一套房子里到底住了几个人,这个还真是个力气活,光按房本算显然也是不合适的。这种中国特色的房产税模式,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太多变通的地方,也就为腐败留下了空间。效果的不确定性也增加了。

不过,实话实说,楼继伟昨天卸任财政部长,确实让房产税的推出蒙上了一层阴影,毕竟只有他曾经说过义无反顾,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义无反顾得罪了什么人,又或者纯粹是因为年龄到了,退休了。

作者:齐俊杰 微信号:qijunjie1224

楼市学习-房产税重庆模式现状

目前,房产税早已有了试点城市——重庆和上海。

早在2011年1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在部分城市进行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具体征收办法由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从实际出发制定。1月28日,重庆和上海两地发布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方案,并开始施行。

1

那么,重庆试点8年有些啥变化?

以下是小编综合整理于网络,重庆八年中房产税的变化历程,并注明了数据查询的来源。

重庆房产税各年的起征点数据如下:

2011年

2011年执行的高档房标准,是由2010年和2009年主城的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建筑面积均价决定,为9941元/㎡。(数据来源:重庆时报2012年1月9日)

2012年

主城高档住房价格标准由去年的建面均价9941元/㎡,提高至建面均价12152元/㎡,提高2211元/㎡。(来源:《重庆时报》2012年1月9日)

2013年

由2012年的建面均价12152元/㎡提高为建面均价12779元/㎡,较去年提高627元,其余未调整。(来源:《新华社》2013年2月25日)。

2014年

高档住房应税价格起点标准从建面12779元/㎡调整为13192元/㎡,较去年提高413元/㎡。(来源:《重庆晨报》2014年1月8日)。

这一年还有一个调整。

2014年10月,重庆市地税局发布消息,调整重庆市个人住房房产税征收办法,成品住宅交易价格扣除20%装修费用后,再确认是否属于应税住宅,此举等同于提高起征点,缩小了应税住宅范围。(来源:新华社2014年10月13日)

2015年

建面均价13192元/㎡,与2014年持平。(来源:《新华网》2015年9月30日)

2016年

建面均价13192元/㎡。

2017年

高档住房标准价格标准为13941元/㎡。 (来源:重庆市地税局公开信箱2017年05月18日)

调整内容

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新购首套及以上的普通住房,税率为0.5%。

2018年

高档住房标准价格标准为15455元/㎡。(来源:重庆国土局网站)

2

一) 重庆房产税种类

重庆有两种房产税:高档房产税和三无人员房产税。

其中高档房产税是指独栋别墅和单价高于重庆新房均价2倍(目前的标准是15455元/平方米)以上的高端物业所需每年缴纳的税种。单价越贵税费越高,最低0.5%/年,最高1.2%/年。更可怕的是,它是一种永久公债,每年都要交!海枯石烂,直到永远!

知识点:跟房不跟人!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高档房产税仅限于几个屈指可数的楼盘,而且往往是新房。关注度和影响程度都不高,对房地产市场影响轻微。

基本上水库群体谈论的房产税默认指三无人员房产税

啥叫三无人员?

在重庆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适用于绝大多数在重庆购房的炒菜客。

 

 

官方的说法是:

“有户籍”特指购房人户籍登记在重庆市。

“有企业”特指购房人新购住房时依法在重庆投资、设立企业(含公司、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已满1年,企业持续开展经营活动,且有相关纳税或社保缴费等记录的(通过二级市场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除外)。

“有工作”特指在重庆就业,1年内在重庆市参加社会保险且缴费6个月以上的(含个体工商户及其就业人员、跨年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费6个月及以上的人员)。

“三无人员”房产税税率为房价的0.5%/年,后面卖给非三无人员则没有房产税了。

知识点:跟人不跟房!

那如果三无人员买的高档住宅是不是要收两个房产税呢?

不是!

实际操作中,高档房产税和三无人员房产税二者取一,一般收取高档房产税。(取高值)

二) 避税

高档房产税

市面上所有的分析都忽略了高档房产税的避税方式,其实高档房产税也是有避税方式的。

文件规定重庆人民以家庭为单位第一套高档住宅可以有100平的免税面积。

因此,一个家庭原则上可以有6套高档住宅免税100*6平。(自己和双方父母都离婚)

 

对三无人员来讲,只要变成非三无人员了,也享受第一套100平内的房产税减免。因此对于三无人员的避税政策高档房产税也适用。

三无人员房产税

变成非三无人员即可。

 

有户籍。重庆户口是所有大城市中最宽松的了,只要买房后即可把户口迁到重庆。成本仅仅为自己的跑腿费。

(条件:1、按揭还款6个月以上,2、有房产证)

因此,如果你老家的户口不值钱,那就索性迁到重庆,当直辖市市民。重庆欢迎您。

万一黑天鹅真的来了,重庆限流了,你可以说你是重庆户口,没准边防还不能拦着你回家。

有企业。一般指注册公司。

亲友加股东挂靠是非常零星的案例,需要你有一名愿意让你入干股的重庆工商界朋友。当然即使找到这样的朋友,小龟也劝你不要这么做。

毕竟人情比钱贵多了。

 

注册公司的手续成本其实不高的,但是有两项是省不下来的:一是代理记账费,二是地址费。行规是代理记账3600元/年(零申报),地址费2400元/年,再加上一些手续费,第一年成本就要8000+,以后每年这两项费用也少不了。

更重要的是,养公司的最大成本不是钱,而是手续麻烦,非常麻烦。

那可不可以避税完毕后就注销呢?     

不能!且不说注销公司的费用比注册还高,老大哥早就把“企业持续开展经营活动,且有相关纳税或社保缴费等记录”写入了文件。

我们是斗不过老大哥的。

 

有工作。6个月社保即可,成本为1353*6=8118。一般需要还需要个开户费,不高,忽略。

由于迁户口的意愿不强以及注册公司的成本太高,目前最靠谱的还是缴纳社保。

三) 成本精算

假设每年都需要缴纳6个月社保才能避税,那交社保的方式规避房产税还划算吗?

这涉及到一个很难的一元一次方程。

 

X*0.5%=1353*6

求X的值!

X=1,623,600

如果你买的房产市值/估值高于162万,那你交社保比较划算;

如果你买的房产只有一套市值/估值低于162万,那你还是不要考虑避税了,成本大于收益。

以目前的市场来看,162万是一个中位数偏高的数值,所以对于普通一套刚需投资客来说,还是老老实实交房产比较省心。

交社保避房产税其实需要针对的是这些刚需的人:

交了社保后,买多套房子,都可以免征 三无人员类型的房产税。

 

四) 一劳永逸?

如果交了6个月社保,可以避掉今年的房产税,那明年呢?

不同的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南岸区说,可以的,一劳永逸。

江北区说,不可以,每年都须缴6个月。

这一点我们的友商也和我们得到了一样的回复。

而且,恐怕连市长信箱也不能回答出相关细则吧。更不用说各区经办人员了。

 

目前各个区的交易中心都是自由裁量,没有统一标准。

五) 置业重庆,哪些情况下可以免房产税?

1、 直系血亲为重庆户口

外地三无的直系血亲中,如果有重庆户籍人士,则该外地三无可永久免房产税。

这一条是在任何文件中都查不到,是实战出来的。

eg.

案例:黄女士17年购房并落户至江北区,后她用她父亲(外地三无)的名义再次购房(大渡口区香港城)。由于黄女士为重庆户口,大渡口区交易中心为她父亲减免了房产税(永久性)。

看来,实战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当然,直系血亲也包括配偶

你懂的。

 

2、 找重庆户籍人员共同上证

外地三无A持有99%份额,重庆本地人B持有1%份额。

则该套房产免收三无人员房产税。

注意:在重庆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也是可以出现在同一个房产证上的,此外重庆不限购。

只是让人安心的重庆户籍上证人比较难找而已。

3、 重庆身份证号一样免税

这一条也是没人知道的,因为重庆政府的实操是:“税务机关依据身份证号码非本市的个人提供的重庆市户籍,或者营业执照,或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出具的工作证明,确定是否为纳税人。”

所以如果你是500或510开头的重庆人,即使户口迁移到外地,房产税一样免。

参考:网络、知梦重庆管家、重庆买房那些事

楼市学习-高考、就业、买房、养老

堂兄生活在一个四线城市,是一家公司的中层领导。堂兄所在的城市虽然一般,没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可是所在的公司却非常好,这个公司是一家央企的子公司,其产品核心竞争力很强,不仅国内执牛耳,而且远销海外。因为这些年基建和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堂兄所在的公司大显身手,利润直线上涨,收入比所在城市的平均工资高很多倍。

堂兄的儿子现在读高二,明年就要高考,堂兄的想法,孩子大学毕业后读研,然后再就业。今年以来,堂兄一直在琢磨儿子高考后上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将来在哪个城市工作。

比堂兄年龄大的同事,很多孩子读是公司所在行业的大学专业,都打算毕业后回到公司工作,很多人早早的在公司附近买好了房子,就等着孩子大学毕业工作后结婚用。

也有同事孩子读了985之类不错的学校,毕业后到其他大城市发展,听同事说,外边生活远比在小城压力大,而且很多发展的也一般。

 从内心来讲,堂兄希望孩子到一个更大的城市发展就业,而不是留在死气沉沉的小城。当然,堂兄还在犹豫,他担心的是儿子在外面打拼太辛苦,没有小城过的安逸,还有就是,孩子和自己不在一个城市工作,养老也是一个问题。
 堂兄面临的困惑是很多三四线城市家庭面临的共同问题,想让孩子离开家乡到大城市工作,可又有很多的担心。

经过充分交流,我给堂兄的建议如下:

1.高考:
读书是为了工作,因此读大学,首选城市,再选择学校,大学必须在大城市。建议读财经、金融类或者实用的工科专业。

不读公司所在行业的专业和学校(特殊专业,知识面太窄,不利于以后就业)。

也不读医学、法律、物理等就业需要高学历的专业,这类专业,一般需要读到博士,而且并不好就业,很辛苦,但是收入并不高。孩子的智商和兴趣也不一定支持读这些专业的博士和从事这类工作 的研究。

 2.就业:
孩子研究生毕业后不去京沪等一线城市工作,一线城市虽然机会多,但房价高企、户口不好解决,堂兄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儿子的资质都不是一流,在一线城市压力会很大,会非常辛苦。

到强二线城市工作,首选距离家乡近而且经济发达的天津或苏州(苏州空气好,首选),这类产业发达的城市就业机会多,教育医疗资源也不错,房价合理,户籍也容易解决,安居乐业,生活幸福。

一些需要到偏远地方进行研究的工作即使收入再高也不能考虑,在偏僻的地方工作,堂兄儿子的婚姻、下一代的教育,堂兄的养老都会面临问题。

最近10年的大规模基础建设和快速的城市化造就了堂兄所在公司的高速成长和辉煌,随着经济发展,大规模的基建工作迟早会结束,这样情况下,堂哥工作的公司会衰败(堂兄估计公司还能支撑十五到二十年辉煌),而堂兄所在的城市产业并不发达,想找个类似收入的工作根本不可能,所以,无论是否乐意,要想有个好的工作,只能去另外的城市。

 3.买房:
建议把目前堂兄生活的三线城市的一套出租房卖出,所得资金作为首付到苏州买房,买房建议在中小学教育资源发达的区域,户型是三居室普通住宅,儿子工作后就有房居住。随着计划生育的解除,以后的家庭大多会生育两个孩子,三居室才能够用。
 4.养老:
以前堂兄想的是儿子在外地大城市工作,自己在小城养老,直到动弹不得再去投奔儿子。可是如果考虑到将来十几年下来,通货膨胀和房价上涨,很可能在自己想去儿子所在的城市养老的时候,自己的积蓄已经买不起那里的房子,所以养老住房需要提早考虑,在苏州买入第一套住房后3年内买入第二套住房,作为以后自己退休养老居住用。

其实从现实情况考虑,也需要堂兄退休后到儿子所在的城市生活,儿子研究生毕业后结婚,大概30岁前会有孩子,小孩的照顾,以及以后上幼儿园、小学的接送,都需要专人负责,堂兄如果和儿子生活在一个小区,正好可以做这些工作。计生放开了,堂兄希望儿子能要两个孩子,假如堂兄的儿子生两个小孩,两个孩子相差3岁,算下来,从第一个小孩出生,到接送第二个孩子到小学四年级,堂兄大概需要十三年时间把精力投入到孙辈的照顾当中,因为此,也需要父子两代人不要在异地生活。

这样想来,要在苏州这样的大城市未来5年买入2套房,供自己和儿子居住,退休后和儿子在一个地方生活才是最好的选择。

三四线城市一些家庭条件还是不错的(政府公务员、央企管理人员、小企业主家庭),这些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良好的教育,有个好的工作和生活,随着各种资源快速往大城市聚集,电商的发展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小城市的产业衰落是趋势,人口从中小城市往大城市流动会是常态,因此无论你是否乐意,要有一个好的工作和生活,涌入大城市是必须的,孩子到了大城市,父母以及整个家庭都需要搬迁过去,这个问题,越早考虑,越是主动。
  中国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的安逸些,不用付出太多的辛苦就会有好的生活,其实安逸从来都是努力奋斗、辛苦工作后才能有的。假如一个年轻人刚工作就很安逸,一旦人到中年,安逸生活没有了,需要自己去努力奋斗,到那个时候需要重新开始,那才真是灾难。
  类似堂兄公司同事的孩子,看似大学毕业回到父母工作的单位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单位效益好,不需要多少努力就能有不错的收入。可是一旦如堂兄估计的那样,十五年后公司衰败了,在这个四线城市没有多少就业机会,这些当初令人羡慕的子弟,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下,30多岁被迫去到异乡城市打工,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其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一如当年东北大国企的下岗职工,被迫离开家乡到异地打拼,不同的时候,当年经济发展快,社会上机会多,很多人后来都发展的不错,而十五年后,个人机会真的没有那么多了,只能长时间打工糊口了。
  只所以建议早点买大城市的房子,是因为大城市房子长远来看,价格肯定是上升的,有房才有家,租房终究会有很多的不方便。
需要说明的一个观点:

1.中国的城市化是都市化,未来全国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几个大的都市圈。
中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都很短缺,人均占用量很低,因此只能走集约化利用资源的大城市化,城市建筑以高层为主,密度很高,大多数人生活在几个大的都市圈,都市圈间用高铁连接。

2.计生政策的执行打断了人口的正常增长规律,年轻一代的减少,使核心都市圈外的中小城市的人口没有流入来源,造成产业衰退,进而会加剧人口向都市圈流动,未来不仅乡镇,而且位置不好的中小城市也会衰败。

3.以后不是你在大城市混不下去了,而回到家乡,而是家乡找不到工作,不得不去混大城市。大城市机会多,可以糊口。比起就业,什么乡情、干净的水和空气、田园风光根本不算什么。哪里的就业机会多,人就会流向哪里。

  高考读大学,最终的目的还是就业,因此在读大学前就充分考虑到你读的大学,你读的专业是否利于以后的就业。

河北的衡水中学全省招生,北京清华的录取数量遥遥领先于其他中学,全省一家独大。

陕西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90%出自省城西安的5所名校,这意味着你如果不在西安读高中,基本与北大清华无缘了。

今天,北大清华是永远的TOP 2,而在30年前,其实是有几所学校和北清并驾齐驱的。北京的一些很普通的二本院校在人口大省的招生分数比一些传统的985名校都高,这在3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北京一套9平米的老破小学区房售价270万,单价超越所有豪宅。

  以上几个现象说明,教育资源在向一些具有优质资源的名校集中,在向大城市集中,无论这种趋势是否合理,都不是我们能阻挡的,我们要做的未有适应,适应潮流,你才能够赢得未来。
  随着教育资源向大城市集中(衡水中学是个例,大多数的超级中学还是集中在大城市,另外一个相反的例子是曾经辉煌一时黄冈中学的没落),中小城市和乡镇生活的人注定是受损者,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已经有很多家庭到更高一级的城市买房,读中学,这样的行为,其实是在为家庭的未来投资,可能对一个家庭的未来影响深远。
老王来自山东农村,十几年前来到天津打工,后来和朋友一起在建材批发市场开了一个销售建材的小店,生意不好不坏的维持着,老王的老婆原来一直在家照顾小孩,在小女儿3岁后,把孩子丢给老家 的父母,过来和老王一起卖建材。夫妻两个租住在建材批发市场附近的一个小单间,很节俭,平时能省就省了,为的是多存些钱。

09年初因为房地产不景气,天津下调买房办户口的金额门槛,按照不同区域,购入40万-80万的新房,一次性付款,就可以把户口迁到天津。老王知道这个消息后,激动起来,老王高考的时候,因为几分之差,没有考上大学,只能离开老家当农民工,这些年的艰辛和委屈只有老王自己知道。老王的高考是在孔孟之乡的山东,分数高的出奇,如果老王当年能在其他省参加高考,是完全可以上大学的。

老王和妻子商量后,花60多万买了一套房子,把自己一家的户口迁到了天津,去年,老王的儿子在天津参加高考,如愿考取了一所985高校,女儿目前读初中,看成绩也会考取一所不错的学校。

老王如今依然在经营自己的 建材小店,一家人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儿子在大学读书,女儿在附近的中学上学。父母也从老家接过来了,在批发市场做打扫卫生,虽然是60多岁的人的了,农村人身体好,粗活干习惯了,打扫卫生真不算个事情,每月1500元的工资,很高兴。老王在老家的土地早就包给了堂弟种,父母孩子都在天津,自己很少回老家了。

老王买入的房子已经涨了很多,买房尝到了甜头,这几年又攒了点钱,贷款买入了市区的一套房子,准备以后给儿子当婚房。

 和老王一起在建材城工作的老乡,依然还在租房住,孩子还留在老家交给父母照看,以后也是参加那种竞争惨烈的高考,他们对老王也只有羡慕的份了,天津的蓝印政策已经关闭了,老王老乡这种低学历的人以后是没有机会拿到当地户口的。

老王的发小当年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回到乡镇工作,如今虽然贵为副乡长,也只是在县城有两套住房,孩子在县城读书,在竞争激烈的山东高考,很难考上很好的大学。一直是老王羡慕对象的发小,现在看起来真的不如老王了,用一句时髦话,老王弯道超车了。

  再讲一个读书的故事
老张在一家大国企上班,看着公司的领导送自己的孩子出国留学,老张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是非常想送儿子出国读书的,可是苦于家庭实力不够,收入不高。最后找人咨询了一下几年留学的费用,夫妻两个一咬牙,还是送正在读高一的儿子去了美利坚。

自从儿子去了美利坚,老张夫妇的苦日子就来了,为了多挣钱,老张辞掉公司总部的管理工作,到了异地城市分公司的施工一线。而老张妻子除了做好原来的本职工作,晚上周末还坚持打工,做第二份工作弥补家用。

根据咨询结果,原来老张认为苦一下,还是可以承受儿子的留学费用的,后来的发展却远超出了当初的预算,可开弓没有回头箭,老张只能坚持下去了。为了多挣钱,老张常年累月的坚持在施工一线,几年都不回家和老婆团聚。老婆在家也是拼命工作,加班加点找机会挣钱。

 除了多挣钱的开源,还有少花费的节流,儿子留学后,老张从来没有购买过一件超过50元的衬衣,毛衣是袖口起毛了才会更换。早在儿子出国后不久,老家已经把原本三室两厅120平的大房子换成了50平的老房子,多出的钱都给儿子交了学费。50平的房子,陈旧的装修,老式的家具,大块头的电视,老张家的房子拍20年前的电视剧是可以直接使用,不进行任何布置的。

经过漫长的7年,耗尽了家庭所有积蓄并小有外债,老张的儿子终于大学毕业了,到上海找了一份工资不高不低,月薪大概7000元的工作。原本故事到这里该圆满结束了。可是变化还是来了,老张的妻子在周末打工的过程中认识了一位温柔的王先生,多年的孤寂、苦闷、艰辛让老张妻子出了轨,老张是认真的人,这个是绝对不能接受了,于是在儿子到上海工作不久就和老婆离婚了。

离婚后,经人介绍,老张和孙女士结婚了,孙女士也是二婚,收入不高,一个人供着读初中的儿子。结婚后,老张和孙女士把孙女士的小房子卖了,卖房款做首付买了一个三室的大房,夫妻双方共同还房贷。

现在,儿子在上海工作,收入也只够租房和简单的生活,买房基本是遥遥无期了,留学已经耗尽了父母所有的积蓄,不可能再有钱财资助买房了。

离婚的时候,老张把那个50平老房子留给了前妻,前妻一直住在里面,继续生活着,只是不再打第二份工,比起以前轻松了很多。

老张新组的家庭,买房欠下了房贷,已经没有任何积蓄了,倒是房贷需要月月还。新妻子的儿子学习不错,马上要读高中了,以后花钱的日子多着呢。原本打算从一线施工队调回总部的老张,因为又结婚了,需要还房贷,需要和新婚妻子一起积攒财富供应新妻的儿子读书,所以又留在了施工一线。变化也是有的,毕竟经济压力没有以前那么大了,老张不需要向以前那么拼命了,坚持按期休假回家与妻子团聚。

同事感叹,真希望老张闭一下眼睛,原谅妻子的一时不慎,两个人可以一起享受生活的。可是老张是认真的人,眼里容不得沙子。现在只能一家三口分离三地,继续艰难的前行着。

和老张家庭状况差不多的同事的孩子,大多在国内读本科,读研,然后毕业工作,家里早早的买了婚房,生活都不错,比起老张的儿子,轻松了很多。

  老张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因为自己的坚持,他的命运真的被改变成和大多数人不一样了。

  知识改变命运,都这么说,肯定是没有错,但是需要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说说就业:

在大多数的四、五线小城和乡镇,很多人认为只有在政府、事业单位、国企工作才是正式工作,公务员、大学老师、医生等工作才是体面的高大上工作。
比较起来,一二线城市的人对工作的看法更务实,一个医科大学毕业的硕士生考虑到做社区医生前途一般,而去改行做销售或者自己创业很正常。而假如同样是这个人来自乡镇,是会千万百计,哪怕送礼走后门也要去做一个社区医院医生的,认为只有专业对口大学才没有白读,做医生才有面子,而完全不去考虑这个职业未来是否有发展空间。

 公务员、大学老师、医生等确实都是很体面的工作,从事这些工作通常需要很高的学历,这就意味着你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读大学,读研究生,在教育上的投入要大些。这些职业的一个特点是很晚稳定,但是刚工作的时候收入低,往往是年龄很大才会带来高的收益。因此这些职业其实更适合家境好的富家子弟,年轻的时候收入不高没有关系,父母给他们买房买车,让他们可以安于收入较低的工作而不用为生活发愁。
 其实自古以来行医、做研究就是富家子弟的事情,普通家庭的孩子还是做一份实际的工作,挣钱养家更好。
普通家庭出生的人更应该去收入高的公司去打拼,多挣钱才能早点买房,安居乐业,甚至去自助父母的生活和弟妹的教育。

很多家庭举全家之力供养出来一个大学生或者研究生,毕业了,工作了,是希望,也需要他有个好的收入来回馈整个家庭,进而带领整个家庭向前走一步。如果他花了很多钱读了博士,工作后收入很低不仅他自己生活很艰辛,他的家庭也会因为巨大的教育支出而过着艰辛的生活。

  而目前社会的实际情况是,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务实,到公司工作或者创业的多,而贫穷家庭的孩子更倾向于稳定性强、收入有限的事业单位,国企工作。

据说全国的大学教师80%来自县城或者乡镇,广州的公务员大多是外地人报考的。

春节期间,一个上海大学博士生的返乡笔记《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在微信朋友圈及微博等社交媒体疯传。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80后博士生王磊光,如今在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上学。他平时喜好文学,对乡土问题比较关心,本科毕业后曾在某中学担任语文老师,随后继续考研深造。在这篇笔记中,他描述了自己返乡的见闻:交通没有以前那么拥挤,但家乡人与人之间联系渐渐疏远,而农村里年轻人的婚姻受到了物质的压迫,知识的无力感也十分强烈。

农二代最主要的任务是挣钱,养活自己,养活父母,养活老婆孩子,你一无所有,谁会尊重你?

比起诗和远方,切切实实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能从研究文学中获得好的收入,这种风花雪月的雅兴,还是交给世家子弟去做吧。

 经济发展了,分工细化了,想挣钱,不怕辛苦,还是能做到的。

1.学霸型,教育背景好的,去做软件工程师,很多大公司程序员的起薪都20万了,而且提薪非常快,几年后50万年收入的大有人在。
2.教育背景一般的,可以去电商做销售,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收入还是不错的。
3.高中毕业的,可以去做销售,做快递,只要努力,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
4.初中毕业,文化程度不高,选一个大型小区,租个几平米的小店,卖包子,做大饼,不怕劳累,一年下来,收入非常不错的。

  同样是下岗工人,东北各城市的还在苦苦挣扎,他们的 孩子背井离乡到外地找工作 而上海的下岗工人,早已过上了好日子,老破旧的小房子变成了电梯房,退休金也不少,孩子的工作高大上,周边有大批从各省来沪的漂亮姑娘,帅气小伙,他们可以随便挑,随便捡 。
  未来,优质资产收入远高于工资收入,是一个全球性的规律。在中国人口如此众多、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巨大、过去几十年城市化又被人为阻止的背景下,城市化的补课效应会使这一点更加突出。用不了十年,和你同样学历同样职业同样出身的人,因为买房和不买房的区别、买对房子和没有买对房子的区别,就是富人和穷人的区别、中产和白领的区别、财务自由和财务不自由的区别。
  房产投资的核心是房贷,贷款买房相当于一个看涨期权,30年超长周期,超低的资金成本(房贷利率是最低的)只要房价波动可控,在超长周期里,总会放大潜在收益率,风险极小,因此增加房贷是王道。
楼主鹏程蛇口 时间:2015-07-29 19:08:59
  随着婴儿出生的减少,老龄化来临,估计未来的两年,国家有很大的机会放开计生政策,所以生两个孩子会成为可能,我以为,如果条件许可,生两个孩子不仅需要,而且必要。
  大多数人的想法是退休后,先在工作所在的城市生活,到老了动不了才去儿子生活的城市,如果到时候才在当地买房。而不是提早考虑,很可能因为房价上涨,到时候根本买不起大城市的房子了,所以养老房子要提早考虑。
 只恨钱不够,没到随心所欲的地步,要不然就在武汉买套好房,长沙郊区买套小别墅,多美!
—————————–
如果有房票,还是先在广州买一套投资。至于享受生活,以后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在长沙郊区买入,反正也不值钱。
  98年大下岗,京沪下岗工人很可怜,生活窘迫多年,那时很多四线城市的家庭生活不错的,优越感也十足。可是现在,当年的京沪下岗工人孩子工作了,自己有了退休金,房子拆迁过上了好日子,而四线那些好家庭的日子开始窘迫起来,孩子到大城市买房读书掏光了全家积蓄。出现这个结果根本原因是城市分化的结果。

楼市学习-最后的救市换入大城市房子的最后时刻三2015年

 投资房产,要避开什么样的房子。这类房子,涨幅很慢,房价也会明显低于同区域其它盘。分别有硬伤和软伤,而且硬伤很难改造好,下面都是负面的因素,涨幅慢的房子,一般都会占有其中几条:

1. 全是小业主,小户型,投资为主。相互压价,租不上价,也卖不出价。

        2. 物业很差。有些物业费奇贵,物业的收益甚至会高于业主。有些物业基本不作为,设施毁坏速度太快,又不修补。几乎没有什么物业服务。物业打骂业主和客户。恶名在外。

3. 供电,供水,宽带等生活办公必须均不能正常保证。

4. 以住宅立项,可主要又用于办公,电梯承载不了大的人流,居住不舒服,办公也不舒服。或者以商业立项,以居住为主,北方没有暖气,没有煤气,没有居住所需要基本条件。

5. 周围环境有明显缺陷,比如大门正对医院停户房等。

6. 办公为主,可洗手间又在套内,男女公用。

  7.小开发商的小盘子,通常是本地没有名气的开发商,盘子也只有一到两个楼。

8. 建筑质量很差,用料很次,很快就露出破败之象,设施毁损严重,外立面陈旧。
9. 建筑设计不合理,理念很落后,楼用起来很不舒服,包括电梯质量差,容量小,大堂,楼道,采光,户型缺陷明显,异型房过多等。

10.停车位太少,交通也不方便。公摊过大。
11.长期办不下房产证等手续,开发商欠费或有债务纠纷。
12.较高的房产税或者交易税费。房产税或者交易税费占掉业主收益很大一部分。

 

【拉开差距了!一线回暖三线疲软 全国楼市不对称复苏】

新政助推下,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量环比、同比均出现大涨。与此同时,受库存高企、市场低迷影响,三、四线城市成交难现起色,楼市不对称回暖明显。消失已久的日光盘也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重现

 

买房10大陷阱里面有养老地产陷阱。如果不是钱多的没地方用,最好不要碰。

你可以反过头来想,你是投资还是自用,如果投资,谁是接盘侠。如果自用,你真的将来会有多少时间住在这个地方,住在这个地方方便吗?

 

考虑到孩子的教育,建议买学区房,如果资金不够,可以买个小面积的学区房。

你可以把这个小面积的学区房出租,然后再租一个大房子来自住,这样既能满足读书需求,也能满足居住需求。等以后经济条件好了,再买入大房子改善。

那种位置偏僻,打折多的房子,看着是便宜,其实缺乏生活功能,未来会带来很多的麻烦。

 

楼主鹏程蛇口 时间:2015-05-15 23:12:53
【4月库存继续下降】截至2015年4月底,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监测的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为26437万平方米,环比下降0.6%,同比增长11%。4月份整体市场成交相对比较活跃,这使得库存继3月份出现下滑后继续下行。这和我们的预计也基本一致。

 

楼主鹏程蛇口 时间:2015-05-16 10:09:24
  今年以来,已经有县城教师上街游行讨要工资,说明财政不行了。
一些小城市财政破产是必须的,前些年的财政宽裕主要是来自房地产的繁荣,还乡团用从外地挣的钱支援了家乡房地产的发展。现在房子不好卖了,小城市没有其他产业支撑,房地产作为唯一支柱产业垮了,财政怎么能好?

  从郊区换入主城肯定是对的,现在经济有压力,可以考虑等额本息,这样开始的压力就小些。

资金压力大,可以把自己的房子简单装修后出租,以租养贷。自己再租个便宜的房子住,过几年条件好了,再去住自己的房子,年轻刚工作,住的条件差点也正常。

 

 

感觉房子的居住功能在减弱,很多人的思想已经病变,不是追求幸福生活而是变成财奴房奴…
—————————–
房子本来就不只有居住功能,如果只是居住,租房也可以达到目的。房子从来都是投资品,也有抵押功能。你去银行贷款,抵押你的家具和电器可以吗,不行,因为这些都是消费品。而抵押房子可以,因为房子是投资品。

孩子的教育,还是言传身教比较重要,家长给孩子树立的形象很重要,而不仅仅是孩子的学习成绩。

我觉得作为一般家庭来讲,中小学如果可能,还是找个好点的学校就读,排名靠前的学校自然有他过人的地方。

大学是一个人人生观基本形成的时间,国内读比较好吧,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读研到国外,孩子可以开阔一下眼界,接触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那种砸锅卖铁供孩子到海外读书的选择不可取,教育也是投资,也需要讲究收益吧。

我们这一代人,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大为改善,所以将来寿命会比较长,美国白人平均寿命是78岁,美籍华人是87岁,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也是80多岁,所以我们将来大多数人会活到80多岁,而因为计生的实现,我们的很多家庭是独子,所以养老问题不得不考虑。

老龄化来临,国家能拿出养老的钱估计有限,养老最终还是靠自己,趁着年轻,如果有能力,买3套房子,一套自住,一套给孩子,一套收租金补贴养老可能更好些。

 中新网5月18日电 今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4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继续回升,部分城市房价环比略有上涨。4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分别有18个和28个,分别比上月增加了6个和16个;持平和下降的城市个数均有所减少。初步测算,4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综合平均上涨0.3%。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均全线上涨。

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变动情况方面,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8个,上涨的城市有18个,持平的城市有4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1.8%,最低为下降0.7%。

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9个,上涨的城市有1个。4月份,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0.7%,最低为下降10.3%。

二手住宅价格变动情况方面,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34个,上涨的城市有28个,持平的城市有8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2.4%,最低为下降1.0%。

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9个,上涨的城市有1个。4月份,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2.8%,最低为下降12.4%。(中新网房产频道)

  救市发挥作用了,大城市的房价开始止跌回稳。

不过小城市的房价估计即使在救市的情况下,也会依然下跌,库存压力太大。

楼主鹏程蛇口 时间:2015-05-18 11:29:25

  从领涨城市看,4月环比涨幅,深圳仍是带头大哥。其次是京沪。值得关注的是,浙江板块逆袭了,温州排名第四,杭州、金华也进入前十。

浙江房子阴跌几年了,终于全面飘红了。

照此趋势,6月全面飘红的几率非常大。

 从这些年各个城市的房价涨幅看,郊区别墅普遍涨幅比较小。
其中的原因可能有这么几点:
1.房子说到底是为了生活用,生活配套不好,房子的价值就打折扣,房子值钱的地段和配套社会,而不是砖头。
2.欧美国家普遍存在着市中心老房子贫民窟化,富人很多搬迁到郊区别墅去住。
3.中国的国情和欧美不一样,配套设施都在市中心,中国政府比较强势,有超强的拆迁再造能力,市区老房子很多会被拆掉,然后建高层大……
—————————–
@zzbzerg 2015-05-18 11:36:53
补充一些信息,前一阵看了一个纪录片,忘了是BBC还是NGC的了,说现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住在郊区别墅的较为富有的阶层以及退休人士,开始卖掉郊区房产,回流市中心的高楼大平层公寓,主要原因是他们渴望交流,不想完全与社会隔绝,住在郊区,可能即使是邻居,交流也很少。纪录片做了几个国家的几个城市,我看的一期是澳大利亚。
在中国的不同国情下,我认为不会完成市中心——郊区——市中心这种轮回,而是热点一直会……
—————————–
您说的没错,中国不会出现市中心的空心化和贫困化,这点可以参考一下日本。

需要说明的一个观点:

1.中国的城市化是都市化,未来全国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几个大的都市圈。
中国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都很短缺,人均占用量很低,因此只能走集约化利用资源的大城市化,城市建筑以高层为主,密度很高,大多数人生活在几个大的都市圈,都市圈间用高铁连接。

2.计生政策的执行打断了人口的正常增长规律,年轻一代的减少,使核心都市圈外的中小城市的人口没有流入来源,造成产业衰退,进而会加剧人口向都市圈流动,未来不仅乡镇,而且位置不好的中小城市也会衰败。

3.以后不是你在大城市混不下去了,而回到家乡,而是家乡找不到工作,不得不去混大城市。大城市机会多,可以糊口。比起就业,什么乡情、干净的水和空气、田园风光根本不算什么。哪里的就业机会多,人就会流向哪里。

现在很多人抱怨房价高,说明大家还买的起,真的买不起的时候,只会讨论租房了。

真的到了15-20年后,房价涨到顶了,经济发展也停滞了,阶层就固化了,在大城市没有房子的人,只能租房一辈子了。

 大城市房价上涨的理由:
1.大城市工作机会多,人口在持续流入,逃离北上广是伪命题。很多人不是不喜欢山清水秀、乡情浓厚的故乡,可是故乡没有足够的机会,为了就业,只能去大城市。
2.大城市能提供高端就业机会,年薪30万以上的工作基本存在于大城市,金融、互联网、大公司总部、外企中国公司总部等高端就业岗位只能存在于大城市。
3.工业社会,工厂是创造财富的中心,工业、矿业发达的中小城市也很富裕。而……
—————————–
@榨菜脑袋 2015-05-19 11:02:35
你就能肯定一些企业不会转向成本更低的小城市发展!
—————————–
中国的制造业已经严重产能过剩,未来不会再有发展空间了,有发展空间的是服务业,服务业只能在大城市发展吧。

高铁修通了,很多人认为有利于小城市,真的吗?

的确,小城市的人出行方便了,可是是小城市的人坐高铁去大城市的多,还是大城市人坐高铁去小城市的多。

真实情况是,高铁犹如一条吸血管,把财富源源不断的从小城市洗到大城市。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家Benjamin Faber在一篇名为《贸易一体化,市场规模和产业化:来自中国高速公路网的证据》的论文中指出,“被纳入高速公路网”对于“边缘城市的经济发展”具有显著而稳健的负面作用:在1997-2006年间,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被纳入高速公路网的那些边缘城市,相比于其它边缘城市,其经济增长率平均要低18个百分点,而其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率平均要低26个百分点。
为什么高速公路会对边缘城市产生如此巨大的负面经济影响?Benjamin Faber认为主要原因是高速公路导致地区间运输成本下降,从而导致边缘城市的工业经济不断向中心城市聚集。假设Faber的解释成立,那么这个结论也可以推至高铁。事实上,自从高铁开通以来,不少省份确实出现了三四线城市资源向中心城市聚集的现象。

 买入学区房还是不错的选择,毕竟北京各区的教育质量差距非常大。

据说在北京,高中也是按区招考,这就意味着,孩子小学在哪个区,高中就在哪个区。

上个好的学校,不仅孩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也会拥有一批好同学,这本身就是宝贵的人脉资源。

 判断一个城市房价是否会坚挺,最根本的因素在于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入,以及一定时期内的库存。对于意向购房者,人口的净流入依然是最重要的指标。
  目前一二线城市与三四线城市的分化十分明显。由于在经济发展、公共资源、产业布局、人口流入等方面的不均衡,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截然不同的走势,体现在政策刺激、成交、房价涨跌等方面的不均衡。
 国家不会允许一个城市人口规模过大的,楼主想多了,就像楼上说的,都跑去大城市,找不到工作你吃什么?未来二十年每个人好几套房,卖给谁?都住北上广?其他无人区?政府也不同意,另外北京已经鼓励用工单位招收本地人了
—————————–
@鹏程蛇口 227楼 2015-05-12 12:03
国家不允许的事情多了,结果怎么样。
未来不是在大城市找不到工作,而是家乡没有工作,为了生存,不得不逃离衰败的家乡而选择去大城市工作。
——————————
@初夏的风008254 2015-05-21 12:38:08
楼主的思维太僵化了,,国家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了,,新型城镇化不懂吗
—————————–
你如果相信新型城镇化,那就去城镇好了。城市化规律,不是某个人说了算的,有它内在的规律,其他国家已经证明的东西,中国也会发生。

刚性买房需求怎么选?
很多人想得比较远,没买房就已经考虑到了改善。首套房一说就是自住兼投资,既要好地段,又要好价钱,既要成熟现状,又要发展潜力,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不是土豪,你的顾虑与挑剔很可能让你错过入市时机。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用有限资金顾好眼前最需要的条件
不要太远(距离工作机会和生活配套);
不要太贵(适中的价格和面积段);
不要太旧(楼龄和装修);
不要太差(楼层、采光、通风、花园、安静度 优劣匀着点);
不要太乱(治安和物管)。
今年是否还会降息呢?
—————————–
是否降息取决于总的经济形势,不是为了股市和楼市。
看现在的经济数据,还会有2次降息机会吧。
  • 楼主看的好准,我现在才看你的贴子,都已经是降过了
  • 研究真透,这都说准了

 1.单纯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买北京的房子肯定收益更高,北京将来是世界城市,房价高度不是深圳能比的,而且你在北京是首套,首付三成贷款有折扣是政府给你的福利。

买北京的房子建议不要买望京的,可能您到北京的工作地点在望京附近吧,因此首选是望京。望京的小学目前因为生源好,已经发展的非常不错,不过朝阳的高中教育真不行。

建议买入海淀区重点小学对口比较好的初中的房子,海淀的教育资源丰富,生源好,主要是高中非常好,甩朝阳几条街的。北京的中考是按区进行的,小孩子在海淀读高中才是最优选择。

  2.布吉周边的太乱,区位也有问题,深圳的城区一直在往西发展,涨不起也正常。卖掉布吉的一套,买入南山的学区房是不错的选择。香港人投资楼市有进三退一的说法,就是卖出差的物业,置换成好的物业。

3.买房肯定是能多贷尽量多贷,货币还会一直贬值下去,房贷是所有贷款中利率最低的贷款,是政府给你的福利。

4.其实仔细算一下,你的购买能力要远远的大于你想象的,你可以用房租抵月供,看似压力很大,也就是开始的两年,你的工资收入在涨,房租也在涨,熬过两年,马上就轻松了。

5.异地管理的问题,京深这种一线城市,服务业发达,买房后完全可以找个大的中介公司代为出租,没问题的。倒是二线以下城市买房后的异地管理是个问题。

  近期,银监会高层在一季度经济形势内部会议上指出,在房地产贷款风险防控方面,要加强防范房企资金链断裂风险,根据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和现金回流情况,在确保贷款风险分类科学准确的前提下,允许对房地产开发贷款适当展期。

救市的节奏,房贷在继续放松。

 看看香港和东京的经验,拆迁以后都是微拆迁,即使几栋楼,如果有钱赚,也会有人拆迁的。
如果可能,买同地段好一点的房子,升值可能更快些。
如果预算有限,也只能买价格低些的房子了,能够满足自住,也能满足读书,非常好了。
你看看农村的土坯房,再看看一些老城50年代建筑的房子,质量都是很差的,可是一直有人住,房子质量没有想象的那么差。
都说房子的寿命不长,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城市快速发展,拆迁有利可图,很多还能居住的房子也拆迁更新了,为了利于拆迁,媒体也有意识的强调房子寿命短,真的只有30年寿命,当初立项的时候,政府能批吗?
真的成了危房,马上拆迁就来了,毕竟是一线城市的好位置。
楼主鹏程蛇口 时间:2015-05-28 16:33:29
  政府的债务是20万亿,国企的债务是68万亿,这么多债务,怎么还,靠征税吗,税收是个位数增长了,甚至还有负增长的地区。还债只能是,1.印钞,货币贬值。 2.股市起来,卖掉国企的股份。
正因为GDP增速低,国家才更需要楼市成交活跃。
今年一季度,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减少30%,加上楼市成交不活跃,地方政府税收压力极大。
产业懦弱的四五线城市,财政收入一半靠房地产,房地产不景气,地方发工资都困难,更不要说还有那么多的债务需要还。
所以政府会想尽一切办法刺激楼市,为的就是保地方财政。
不过即使刺激楼市,三线以下也不会有起色,买房还是在一线和强二线才有价值。
 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行为,是否只是短期内见效呢?也就是说,失去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力支撑,这种高房价还可以持续多久?如果我买入五年之后崩盘,只剩下欠银行的大量债务,而此时收入因为通缩不断下降,房产也无法变现,怎么办?
—————————–
建议你看看介绍1998-2001年中国经济的书籍,那个时候,国企全面亏损,银行坏账成堆,很多人在预测中国经济崩溃,最后通过国企改革,加入世贸,不仅走了出来,而且创造了辉煌。今天的情况也类似,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诸如产业需要转型,人口红利消失,过剩产能严重,不过中央也在行动,向改革要红利,建立自贸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路一带走出去,这些目标如果部分实现,未来前途还是光明的。

目前是开始转型的阵痛期,经济不行,所以需要股市和房事的繁荣。

  牛刀的预言为何失败?
—————————–
牛刀是嘴上看空,目的是为了挣钱。
其实他是做多的,牛刀在北京、上海、深圳都有住房。

房产税不会对大城市的房价构成影响,因为使用价值高,成本可以转嫁。反倒是对小城市的房价是利空。

美国有6万美元一平米的房子,也有1美元一套的房子,价格为何如此极端,就是因为有了房产税。

别说中国的农村,就连日本的农村和韩国的农村也一样要从中国进口媳妇。
从能交配的角度来看,城市的机会远远大于农村,越大的城市交配的机会越多。
别跟老爷谈人性,从种族延续的角度来看,人和动物根本没有两样。
—————————–
日韩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城市化规律是一样的。
  房价反映资产价格,租金反映消费价格,都受供求影响但又有差别。房价由富人决定与M2增速挂钩,你买不起房只说明不够富;租金穷人说了算与CPI挂钩,你租不起房说明足够穷。两者趋势走向相近基本同涨同跌,但波幅和先后顺势不同。M2增速远大于CPI,房价涨幅大于租金。上涨时房价领涨,下跌时租金领跌。
正因为以后没有多少人口红利了,才要买入大城市的房子。
城市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第二阶段,人口从小城市流入大城市。
未来小城市人口处于流出状态,只有大城市人口才处于流入状态。
楼主鹏程蛇口 时间:2015-06-01 11:16:53
  【年年如此】每年的一季度,都是媒体伙同财经评论员唱衰、后推导出整个楼市暴跌、崩盘;二季度就会说开发商跑路了,降价大甩卖了,五一成交惨淡(网签为零),过了五一,马上转头说开发商雇人彻夜排队、热销数据造假;三季度一定骂开发商捂盘惜售、疯狂涨价;四季度扎堆开始评选年度人物、排行榜。
  【放水!】2014年4月,1万亿元PSL(抵押补充贷款)由央行转到国开行,重点支持棚改,利率是4.5%,期限为三年。今年5月初,有媒体报道称,新一轮PSL正在启动,期限可能为3~5年,规模可能扩至1.5万亿元,其效用相当于两次降准,而且利率降至3.1%,必将引导银行间利率继续下滑。
  刚需还有什么犹豫的,尽快买,你要在这个城市居住工作啊。

最新的人口结构研究显示,90后人口总数比80后缩减了23%,00后又比90后缩减16%。25岁至49岁的购房主力人口将在今年达到峰值,并从2018年开始急速下降。

“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将开始经历需求结构的改变,在未来的三到五年,楼市购买力也许就会出现严重的结构性短缺。”

一方面是新增人口在减少,一方面是多地仍在加大商品房的供应。业内人士认为,上述两大因素导致的需求失衡将成为楼市面临的最大威胁。

铁总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当然是把高铁建在人少地方。
其实,以前建铁路的时候,火车站也是在城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火车站成了市中心。
中国的人口增长,城市化发展能不能把高铁站也变为市中心,真的是疑问,即使30年后成了市中心,你等的起吗。
当然高铁陷阱说的是一般城市,一线城市的高铁站基本建在市中心了。
还是那句话,买房是一生最大的一笔投资,最大的一笔花费,值得你多花费一些时间去搞明白。
  网上去查查资料,了解清楚你要购买城市的定位和经济发展情况。
  实地去跑跑楼盘,了解清楚你要购买区域的定位和小区配套情况。
  都是最起码的功课,别人告诉你什么,其实也只是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说一下,不会为了你的需求去实地跑盘。
  用心的人,即使去外地城市出差,也会到周边小区了解情况,随着一辈子也不会到这个城市去买楼,去居住。
  你自己买房,那是数百万的花费,数年或者数十年的收入,怎么用心去做都不过分。
贷款能多多贷尽量多贷,贷款年限尽量长。这句话是……
—————————–
如果提前把贷款还了,你再买房,就没有首付了。
当然如果钱放在手中确实没有啥投资渠道,只能存银行,那就提前还贷吧。
 楼主怎么看房产税立法
—————————–
@鹏程蛇口 2015-08-07 18:43:36
不是才立法吗,到执行还早着呢。
即使有人哭着,喊着跪求政府收房产税,政府也不会收的,先卖地再说。
等以后地卖完了,再收不迟啊。
—————————–
@四季群星 2015-08-07 22:42:35
房产税方案人均60平以下不收,一般三口之家的工薪阶层有几个有180平以上的大房子啊,就算有几套,老城区市中心也少见凑够那么大的,当然真趁好几套家庭人均又超平米了的收入也不会少,不会差那点儿房产税钱,大不了租出去,转嫁给租客,大趋势就是房租上涨,人均工资翻番,通货膨胀,政府有钱了,老百姓收入翻番了,钱更不值钱了···
—————————–
  同意  +1
开盘的时候,你高价买的户型,需要再卖出的时候,同样找到一个愿意支付这种户型溢价的人接手才行。这样的人你有多大把握找到。
同理,那些买名牌开发商的高价房子,多支付30%价格的人,卖出的时候,也需要找到一个愿意为名牌多支付30%溢价的人才行,你觉得好找到吗?
当然户型需要实用,奇葩的无法实用的不行。
房子值钱的地段的配套,而不是砖头,卖出的时候,什么会变,什么不会变,想好了就知道买什么房子了。
  从中山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就算你是发达地区,由于缺乏商品房购买力,缺乏聚集能力,也没有吸血能力,房价就不可能高企。房价能够保持高企,不仅本地经济要发达,而且需要在区域内有聚集能力,能够把周边城市的购买力吸引到本城市。与中山相比,厦门是另外一个典型,厦门的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第三,可是房价在全省确遥遥领先,始终排名全省第一。
虽然厦门的经济表现在全国、全省并不突出,由于具有良好的山海资源,自然景观,气候优越,吸引了来自福建全省的购买了,加上厦门岛内地域狭小,供给量有限,使得厦门房价长期上涨,保持全国房价第四的高位。
南昌作为江西省城,拥有全省最好的医疗、教育资源,对全省有一定的聚集作用,吸引全省的购买力,所以南昌虽然人均GDP和人均收入都低于中山,但是房价均价比中山高,考虑到南昌核心城区房价比郊区高很多,如果比较最高房价,两市的差距会更大。
房价与一个城市的GDP总量、人均GDP、人均收入关系不大,更多的是与这个城市的区域聚集能力有关,能否吸引周边城市的购买力是房价高低的重要因素。思考明白中山房价为什么低,也就明白房地产如果投资了。
  中国的人口是有限的,三四线城市已经发展到极限,未来是人口向大城市集中。
  这个时代,一个人最重要的资源是自己的大脑,社会变化太快,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因此你需要不断的学习,甚至是终身的学习才能时时更新自己的头脑,把那些过时的观念剔除出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脉搏,因此未来在一线,周末听各种专业讲座,付费咨询,更新知识,改变观念,头脑风暴将是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楼市学习-最后的救市换入大城市房子的最后时刻二2015年

买房的几个原则:

1.能买住宅,不买商住两用。
2.贷款能多多贷尽量多贷,贷款年限尽量长。
3.买房尽量在市中心生活方便的地方,远离生活不方便的郊区,首付不够,房子可以旧点,面积可以小点,位置一定要好。
4.新房溢价太高,买房尽量买二手房,不要买新房。

其实今天还有一个关于房价的重磅消息,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
“不动产登记思路调整 高层明确不与房地产税挂钩。”
新浪财经的消息,其实这条消息的言外之意,就是房产税无限期推延了。
—————————–
您说的没错,就是无限期推迟了。
在政府还对土地财政严重依赖的情况下,年年征收房产税好,还是一次性收几十年好,如果你是市长,任期5年,你喜欢哪种?

需要说明的是,房价只与想购买它的人的收入有关,而与本地人的平均收入关系不大。
小城房价便宜是因为只有当地人购买,房价自然由当地购买它的人的收入决定。
而北京、孟买、纽约的买家来自整个国家,甚至其他国家的人,购买的客户群体庞大,而不仅仅是本地人,自然房价就会高很多。

  现在的救市就是为了让中小城市的房子成交量上来,估计年底或者明年房价会止跌回升吧。长期看,还要分析当地的供求关系。
买房10大陷阱:
1.养老地产陷阱
2.旅游度假房陷阱
3.商业地产陷阱
4.开发区陷阱
5.高铁陷阱
6.航空城陷阱
7.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陷阱
8.小产权房陷阱
9.郊区别墅陷阱
10.中小城市陷阱
买房对于城市的选择:
1.能在一线城市买房,就不在二线买;能在二线城市买房,就不在三线买。
2.在同等城市的选择上,商贸型城市好于综合型城市,综合型城市好于旅游型城市,旅游型城市好于交通型城市,交通型城市好于工业型城市。
  前几年,很多人买了海南的度假房,威海的海景房,结果怎样,大家都知道了。
 高铁是铁路总公司负责修建,他们为了降低成本,车站一般修建的比较偏僻,政府为了卖地,在高铁站附近炒作高铁新城,这些地方,通常没有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生活不方便,买入房子会长期被套。
当然类似北京南站这种高铁站,周边房子是可以的,类似北京这种高铁站建在市中心,且通地铁的,全国没有几个城市。
降息通道全面打开,半年三次降息,利率大降
直接影响:以贷款100万,20年,计算,如果按照基准利率计算,购房者之间可以减少月供143元月每月,合计20年可以减少3.43万的利息支出。
而连续3次降息后,贷款100万,20年将减少利息支出超过12.5万。
1:任何人都没有能力改变高房价,一直喊涨的和一直喊跌的都不正确,看信贷宽松幅度选时机,在核心区域买、买、买。
2:只有一套房换房的人,千万别总以为自己的房子最好,以为你是换,墨迹卖,最后可能是多卖了10万,结果要多花20万买。
3:对于缺乏思想力和行动力的人来说,任何时候都不是机会:高时嫌太高,低时怕再低。思路决定出路,贫富皆由思想决定。
4买得起大城市不买小城市,买得起中心城区不买郊区,任何时候位置决定一切。
5:通胀时代,时间是最大的成本,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舍不得利息买不到房。
  6:很多等保障性住房的人,最终往往会以比若干年前市场还高的价格,买到比若干年前更偏更远的房子。
7:不要以为房地产遍地黄金随手可捡,至少有些房产已经过剩或即将过剩:旅游房产、商业房产、远郊不配套区域房产。
8:数据只是过去,数据永远是滞后的,房价指数、库存都已经失真。只要看到信贷全面松绑,买房就是对的。
9:信用消费时代,人可以提前安排自己一生的收入,今天的你月收入5000不代表明天你还这样。买房一定要努一把,否则肯定后悔,买车一定要悠着点。
10、原来不是人们想买房,而是人们非买房不可,不买房就没有婚姻;不没房孩子的未来该何去何从;不买房就没有一个安定之所……买与不买,人生都在那里。
公积金利率跌至历史最低 超百城住房公积金政策松绑
“2015年以来,全国已经有超过100个城市发布了不同力度的住房公积金松绑政策,包括北京、上海等超过30个城市还提及了增加公积金贷款额度。”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向记者表示,从全国整体市场来看,住房公积金的刺激性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正逐渐增加。
按照目前的基准利率,商业贷款购房利率为5.65%,住房公积金利率贷款利率为3.75%,从最近的20次房贷利率变化看,已经双双跌破2009年历史最宽松时期执行的5.94%与3.87%的最低历史记录。
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大幅降低后,以首套房贷款100万元、贷款期限30年、采用等额均还方式(每月还款额相同)为例,此次公积金利率调整后,月供额将从之前的4774元减少到4631元,减少了143元。而如果将今年的两次降息累计,每月一共减少还款288元左右。
 国家不会允许一个城市人口规模过大的,楼主想多了,就像楼上说的,都跑去大城市,找不到工作你吃什么?未来二十年每个人好几套房,卖给谁?都住北上广?其他无人区?政府也不同意,另外北京已经鼓励用工单位招收本地人了
—————————–
  国家会严控,但手段只能是引导,不可能把城市封起来不让人进去。所以国家只能严格限制户籍人口数量,中长……
  国家不允许的事情多了,结果怎么样。
  未来不是在大城市找不到工作,而是家乡没有工作,为了生存,不得不逃离衰败的家乡而选择去大城市工作。
 你完全是反过来想了,是因为家乡没工作或是没收入高的工作而跑到特大城市找高收入的工作,国家的事,都是明里一套,暗里实行的是另外一套,现在国家也是在支持特大城市做大做强.国家西部大开发搞了多少年了?实际呢.什么高铁,高速自贸区全在东部.
不是保脸面的问题,大多数的三线以下城市的财政是严重依赖房地产的,去年以来,陆续有黑龙江河南等地县城教师上街游行讨薪,说明当地财政真不行了。
房地产救市,主要是为了救财政。
救市的政策是国家在支持房地产发展,利率降低了,买房人的负担就降低了,相当于房价降了。首付降低了,更多的人才能买的起房子。
省城杭州是经济强悍的浙江的最大城市,拥有全省最好的教育、医疗资源,无论自住还是投资都是不错的。
前些年杭州因为库存量大,房价不涨甚至微跌,套牢很多人,随着库存量降低,未来价格会往上走。
温州土豪多,房价曾经是全国前几名,这些年下跌不少。不了解温州这种城市,给不了您建议。
  房贷是所有贷款中利息最低的,资金在手,你可以有无限的选择。而一旦还给了银行,你想从银行贷款,以什么理由呢,银行会借给你吗
 郎咸平:经济萧条局面将伴随我们的余生 回复 | 推荐 | 收藏 | 树状
作者: 经济评论 关注 于 2013-05-22 08:32 发表 只看该作者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郎咸平(微博):未来美元将走强,不宜长期持有黄金,中国经济 “病”在制造业。
5月18日,受“黄金1号·总部大厦”等单位邀请,郎咸平来到淄博给千家企业授道。
一向观点犀利的郎咸平再次语出惊人。他说,中国正经历一场制造业危机,制造业投资……
—————————–
郎教授最主要的目的是卖讲座,卖书。不是所有的话都能当真的。
买房的几个基本原则是楼主多年观察、分析、积累的经验,一定是有道理的。
总结出来也就是简单的几句话。
1.买二手房
2.市区生活方便的地方买房。
3.尽量的多贷款,贷款时间尽量长。
 新房通常有溢价,而且一般是你交款2年后才能收房,这其中你的资金是白白的被开发商占用了,而你没有享受到住房。
开发商永远比二手房东强势,注定你占不到开发商的半点便宜。
 房子买来是为了住的,地段和周边的配套最重要,方便你的生活永远是第一位的,而不是砖头的新旧。
经常有小年轻结婚的时候买了郊区的新房,住在感觉很舒服,可是等小孩要读小学的时候,才发现周边没有合适的小学,于是被迫卖掉新房,买入市区上学方便的老破旧。
  至于说到贷款,肯定很重要,你钱不够,银行借钱给你,你才能买得起啊。
小城市很多家庭买房是全款的,觉得从银行借钱要给利息不划算。有两点需要说明。1.房贷利率是最低的,如果要从银行借款,房贷是最合适的。2.作为个人,我们能够从银行借款的渠道基本上只有房贷和车贷,你全款买房把钱给了银行,一旦你需要资金投资,手中没钱,虽然抵押贷款可以借出来,但利率是肯定高于房贷的。
  买房前要考虑两个问题:
1.谁在买入,只是当地人,还是有外来人购买
2.卖出的时候,会卖给谁,接受对象是谁
  商铺买入要慎重,很多城市的商铺供给量明显偏多,而且商铺要考虑的因素比住宅多的多。电商发展迅速,对于一些商铺也是严重的打击。
看看中国的工作人口,过去二三十年每年进入工作年龄的人口还是在2000多万,最近几年每年只有1000多万,非常快速的下降。最大的一个人群就是八九十年代那批人进入劳动力市场,这批人是非常大的,这批人是60后、70后、80后。 90后的人数比80后就少了大约40%。
房地产跟人口的流动有关系,虽然整体上房地产需求绝对没有以前那么旺盛,但是这个房地产是地区性的,一线城市跟二线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中国就这么点人,大家都往前30个城市涌的话,那三四线城市,四五线城市人口就会越来越少。这个很像现在日本,日本人口逐渐萎缩了,只有东京一个地方人口在增长,其他所有地方人口都在下降。

楼市学习-房贷真相,欠得越多越久赚得越多!

来源:第一财经首席评论 互联网金融网

下面小编转载第一财经首席评论微信公众号相关文章,供读者参考。本文编辑转载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对真实性不负责任,观点仅代表原公众号。

我们总结一下,房产规划在我们理财生涯中的合理安排:

全款买还是贷款买,贷款多少合适?

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好回答的,当然是贷款买啦,用银行的钱,岂不乐哉,如果你是土豪,请随意,现金实在没地儿去啦,买个房子玩玩,就不多说啦。

建议:

贷款买,能用公积金贷款买是最好的啦,公积金政策近几年也是在不断的放宽,买房,租房都可以用,对买房最利好的就是贷款的上限又从80万提高到120万。如果你房子总额多,贷款还可以公积金和商业贷款混合贷,是不是很人性化。

公积金贷款现在的利率是4.05%,商业贷款也在6%上线,用商业贷款利率城市不同各地还会有小幅度的折扣。

贷款,个人建议就按照最低要求付的首付款来贷就ok,后面在具体分析到。

如果贷款,贷多长时间合适,要提前还款吗?

先来举个例子:地点坐标:北京,首付30% ,公积金和商业贷款混合贷款,公积金:4.05% 商业贷款:6.15%,公积金贷款120万,商业贷款280万,贷款400万。

很多朋友看到30年,等额本息的总利息是421.5万,等额本金332.1万,尼玛,坑爹啊,银行收了我们这么多利息。

但是我们换位思考,投资的利息只要大于6.15%,假如现在主流P2P平台10%,那么如果不还银行的钱,而是投资收益大于10%,那我们的资金又多创造了3.85%的利息哦,比我们现在的一年期定期存款都高,你说合算不合算。

建议:

按最长的时间贷款,能贷30年,就贷30年,如果每年都可以找到高于6.15%的投资,不用着急还银行贷款的。

提前还款,就看你想不想在用银行的钱投资吗?自由选择权在你们手上哦。

等额本息or等额本金

首先我们站在银行按揭还贷款的角度分析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

等额本金还款方式比等额本息还款方式下,同样的年限,但是利息支出会高出很多,上图大家应该也看到了。所以,如果选择了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就感觉自己吃了很大的亏似得。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无论是等额本息或者是等额本金还款方式,其利息的计算都是用你借用银行的本金余额,乘以对应的月利率(约定的年化利率/12个月),计算出自己当月应该偿还银行的利息的。也就是说,两种不同的还款方式,利率水平其实是一样的。之所以计算出的利息不同,其实是因为你不同月份借用的本金不同造成的。借的本金多,要还的利息就多;借的本金少,要还的利息就少。

举个例子:

如果借款100万,20年还清,年利率6.15%,则月利率为0.5125%。

1.假设等额本金,则月还款本金为:100万/240个月,即每月为4167元;

(1)第一个月还款利息为:100万*0.5125%=5125元,则第一个月的实际还款额为4167+5125=9625元。

(2)第二个月剩余本金为100万-4167=995833元,则第二个月要还的利息为:

995833*0.5125%=5103.64元,则第二个月的实际还款额为4167+5103.64=9270.64元

以此类推

等额本金下20年共还款约161.7万元,共支付利息61.7万元。

2. 如果是等额本息,借款100万元,20年还清,年利率6.15%,月利率0.5125%,则每月还款额(含本、息)为7251.12元。

(1) 第一个月计算出的利息同样为5125元,第一个月只归还了本金7251.12-5125=2126.12元;

(2) 第二个月计息的基础是上个月的本金余额,即100万-2126.12=997873.8元,则第二个月应还的利息是5114.10元,即第二个月归还的本金为2137.01元

以此类推

等额本息下,20年共还款约174万元,共支付利息74万元。

上图,这样大家看的更直观:

通过上面的计算,是不是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还款方式,都是公平的。不存在吃亏占便宜、不存在哪个更合算的问题。等额本金与等额本息相比,因为之前月份每个月都比等额本息的还款金额大,所以其实就类似于每个月都有部分提前还款,通过这种每个月的提前还款减少了本金余额,占用利息自然就少了。其实如果不选择等额本金的方式,而是在你有钱的时候专门做一大笔的提前还款,效果也是差不多的。你最终利息高,是因为你每个月占用银行的本金多造成的,并不是银行设计要多赚你的利息。

所以,如果你前期资金并不算太紧张,可以选择等额本金方式,降低全部的利息支出;如果你前期资金紧张,你可以选择等额本息方式,这样虽然前期利息支出多,但是资金压力会小。等什么时候有资金的时候适当做些提前还款,同样能够达到降低利息支出的效果。

等额本金所还利息少,但是初期还款压力大;等额本息月还款金额相同,但是利息稍多。

借用银行的钱,我们把结余下来的钱,投资利息只要比银行高,其实就是赚的,个人比较偏好等额本息,投资收益大于银行利息,就是划算的,所以相当于在利用银行钱做投资了。

另外:如果网贷款平台,等额本息还款,对于投资者来说,实际的收益又是怎样的呢?用10000元投资一个12个月的项目,年化收益12%,一年后你的本息合计有多少?一年后回款10661,实际年化6.61%,而目前我们多多智富平台一个月的项目就年化率高达16%了,每月复投收益倍增,基价值远远高于6.15%的商业贷款。

结论:

建议选择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理由一,买房前期已经拿出了大额的现金,还款初期还款压力较大,等额本金前期还款数值多。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可支配现金会越充沛,这个时候无论提前还款还是投资都会比较从容滴哦。

哪类人适合提前还款vs不用提前还款

提前还款三类人:

1.传统保守党:钱只存银行,不做任何投资,不学习,不了解,不愿意承担任何风险的朋友,还是提前还了吧,为了生活更踏实的明智选择。

2.不想要任何的负责,觉得欠钱很有负担,心里压力超级大的朋友,为了你更好的睡眠质量,请你还了吧。

3.这一类是高人哦,还了房子的钱,又拿无贷款的房子去银行做抵押贷款的朋友,相比你肯定有非常靠谱的投资渠道,并且肯定高于抵押贷款的利率,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请注意,请抱大腿,土豪,带多多君一块玩吧。

建议不用提前还款的类型:

1.公积金贷款,商贷7折,8折,公积金贷款利率才4.05%,余额宝的投资你就已经平了,这么低的成本,你就偷着乐吧。

2.等额本金还款期限已经超过三分之一,剩下的利息已经越来越少,不用选择提前还款了,本金都已经还了大半了,每个月还的利息部分已经比较少了哦。

等额本息还款期已经超过二分之一,可以提前还款,但是看准时间,节省的利息会比较多,其实节省的利息已经没有多少了。

最后说上一句,其实思路很简单,找到年利率大于4.05%,6.15%的投资产品就ok啦,你就在用银行的钱挣钱。

现在的经济大环境,是降息通道,借的钱越长越好,利息降了,第二年就可以享受新的低的利率哦。

总结:

首先,如果能借到银行的钱,一定是能借多少借多少,能借多久借多久。为什么?因为中国实际上长期是高通胀、低利率,甚至长期是负利率。你借到银行的钱,其实就是等于赚到了。

也因为负利率的这个原因,所以等额本息还款要比等额本金还款好。等额本息确实最后还给银行的利息要多一些,但是一开始的压力要小一些。很多人买房一开始就是借了债的,很多人一开始的压力都非常大。这个时候,能减轻一点是一点。更重要的是,现在中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都相信“通胀比通缩好”。所以,美国量化宽松,欧洲日本量化宽松,中国也是。所以,负利率有可能长期存在。用等额本息还款你现在一个月还3000,30年之后还是还3000;等额本金现在一个月还4500,30年后还1000。可是,现在的钱要比30年后的钱要值钱呀。现在每个月月供多1500,可能会让很多人吃不消。30年之后每个月少了2000块钱,可能只够吃个早餐了。时间值钱呀!

楼市学习-当前不敢买房的是三个误区(2015年)

分享杨红旭的一篇文章:

当前不敢买房的三个误区

近段时间,随着气温的升高,重点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也趋于活跃,上海、深圳、杭州等多个城市纷纷出现“日光盘”。比如,上海闸北大宁某盘单价7万元左右,居然开盘两个小时大卖21亿元。再如,深圳龙华某盘推出600余套住宅单位,近3000人到场,包括部分香港人,当天接近卖光。

然而,即便市场复苏势头明显,仍有很多民众不愿相信这些市场信号,他们仍然为中国楼市的前景而忧心重重,即便是自住需求,也不敢出手购房。据笔者的了解,近期这类人主要有三个担心,或者说三种典型认知误区。

误解一,经济差,楼市必差。从购买能力分析,经济繁荣,确实有助于增加人们的购房能力;经济萧条,企业与个人收入下滑,会抑制购房需求。但这一笼通的观点,并不能适应当前我国楼市的短期态势与特点。

在我国经济增幅快速下滑的2008年二季度至2009年一季度,以及偏快下滑2011年二季度至2012年二季度,楼市确实经历了显著降温。但自2012年开始,我国经济增幅已经开始低于8%,其后一直在七上八下的低位徘徊。因此,在这一横盘阶段,经济对楼市的短期负面影响,其实并不明显,或者说边际冲击消退。

从短期看,经济低迷持续二三个季度后,反倒有利于短期楼市。为了稳定经济增长,经济政策和房地产政策便会放松。比如2008年四季度中央推出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2009年发放了近10万亿信贷,同时房地产政策大幅放松,结果2009年二季度开始楼市复苏,到了年底房价已演变成大涨。

误解二,越救市,越没得救。按一般理解,中国楼市属于“政策市”,政策紧则楼市降温,政策松则楼市升温。但有些人偏偏不愿这么简单明了的理解。他们认为,之所以需要救市,是因为楼市已病入膏肓,越救越没用,房价必将进一步下跌。

正如许多人凡事都相信“阴谋论”,如果将政策作为“阴谋”进行过度分析、曲解,则往往看不到简单的逻辑和现象。去年二季度开始,地方纷纷救市,9月30日央行放松房贷,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罕见的提出“支持改善性购房需求”,3月下旬六部委分别出了三个新政,支持改善性购房贷款,减免二手房交易营业税。

政策暖风频吹的结果,就是去年10月开始,多数一二线城市住宅成交量反弹;今年4月成交量加速活跃,其中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止跌反弹,深圳很多二手房价格相比去年三季度,已涨二成左右。当前中国楼市总体性质,并非1990年日本楼市的大泡沫,绝非病入膏肓,多数城市只是感冒,打针吃药后就会好转,房价继续上涨。

误解三,股市好,楼市必差。去年下半年以来,连熊七年的中国股市,终于开始上涨,其中去年11月22日降息之后,大盘加速上涨,今年3月至今又来一波大涨,目前上证指数4500点左右,相比去年上涨之前已翻番。在强大的赚钱效应下,股市激情燃烧,很多90后小鲜肉也冲了进去。而与之形成鲜明反差,去年下半年至今年初,全国多数城市房价依仍在下跌。于是,很多相信,现在不买股票而去买房是傻瓜。甚至“卖房炒股”也成流行观点。

笔者的研究表明,股市和楼市同向、不同步。所谓“同向”,即股市和楼市共同受到货币政策与流动性的影响,当前处于降息降准的货币宽松周期,同时利好股市与楼市。所谓“不同步”,是指股市先变化,楼市后变化,股市比楼市更灵敏,一般股市上涨半年后,房价才会转强。或许有人会将原本投资房产的钱去买股,或许有人会将股市赚到的钱去买房,股市与楼市之间相互挤拉。

所以,如果你是投资需求,买股无可厚非。如果你是自住需求,则没必要因股市火爆而耽误了购房。毕竟,长期来看,中国股民“七亏两平一赚”,而重点城市的住宅保值性有目共睹。

杨红旭发表于新闻晨报

楼市学习-最后的救市换入大城市房子的最后时刻一2015年

天涯原文整理:
楼主鹏程蛇口     微博  https://weibo.com/u/3895107933
明王的天涯帖子

由于2014年房地产进入调整期,政府相继出台了930新政和330新政进行救市。本轮房地产大救市,是最大规模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救市行动,现在看来,政策还未完全出完,如果楼市不能回暖,还会有更猛烈的救市措施出台。

此番救市之后,房地产进入“政策简单,市场复杂”的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状态,以后不会再有也不可能再有如此大规模的救市行动,当然,也不会再有以往那种大规模的打压行动,因为中小城市整体过剩背景下房地产根本经不起打压。

        我们要明白的是,救市的目的不是为了救房地产,而是为了救地方财政,地方债务,地方债务已经压的有些地方政府喘不过气来,此番救市提振房地产市场,是为了缓解地方债务危机,为进入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赢得时间和空间。

         因此此番救市房价还没有上涨的城市,就再也不会上涨了,这次救市是最后一次出手机会,否则将来面对的很可能是有价无市,房价绵绵下跌,只能砸在自己手中。

必须在此番救市期间抓紧时间出掉这类城市的房子,买入一线和强二线城市的房子。此番救市,有条件入市的一定要抓紧入市,这是最后的低价机会。

  未来中国城市房价会冰火两重天,强者恒强,一线和强二线城市的房价会不断上涨,屡创新高,直到价格涨的让你绝望。而广大的三四线城市房价会不断下跌,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未来,优质资产收入远高于工资收入,是一个全球性的规律。在中国人口如此众多、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巨大、过去几十年城市化又被人为阻止的背景下,城市化的补课效应会使这一点更加突出。用不了十年,和你同样学历同样职业同样出身的人,因为买房和不买房的区别、买对房子和没有买对房子的区别,就是富人和穷人的区别、中产和白领的区别、财务自由和财务不自由的区别。

 楼市回暖,再次引发人们瞩目。在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重现“日光盘”,即开盘当天即告售罄的情况,这引发了持币观望者对房价 可能又一次大涨的忧虑。

分化,是近期业界人士谈论楼市 时,使用最多的词汇。与一、二线城市楼市交易的热络相比,一些三、四线城市不为所动,楼市成交不升反降。一些城市出台力度更大的楼市刺激政策。广东佛山日 前解除了“限购令”,吸引了不少广州人出手购房。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三、四线城市未来的楼市前景不容乐观:“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不处于同 一个周期。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消耗库存起码需要两年以上时间,带有投资目的进行投资,需要谨慎。”

     中国各个城市发展这么快,土地财政功不可没,你去其他国家的城市看看就知道了,中国城市发展是何等的迅速。

的确如您所说,中国经济在转型,要减少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可转型前,要尽量的把政府债务处理掉。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是最后的救市。

这轮救市后,房事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强者恒强,一直上涨,弱者恒弱,连绵下跌。

  下面我来谈谈大城市房价会持续上涨的理由以及小城市房价不涨以及可能下跌的理由。
  精彩在后面。

 大城市房价上涨的理由:

1.大城市工作机会多,人口在持续流入,逃离北上广是伪命题。很多人不是不喜欢山清水秀、乡情浓厚的故乡,可是故乡没有足够的机会,为了就业,只能去大城市。

2.大城市能提供高端就业机会,年薪30万以上的工作基本存在于大城市,金融、互联网、大公司总部、外企中国公司总部等高端就业岗位只能存在于大城市。

3.工业社会,工厂是创造财富的中心,工业、矿业发达的中小城市也很富裕。而现在是资本社会,货币为王,大城市中心的写字楼是财富中心,产业只能为资本服务。大城市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

4.城市化早期和中期,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各城市都有发展机会,表现在房地产上就是各城市房价普涨,而到了城市化后期,是人口从中小城市流入大城市,一个城市只有人口持续流入房价才能上涨。

5.中国人口众多,水资源、土地资源、各类矿产资源短缺,只能发展节约资源的集约型经济,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城市化只能是类似日韩两国的以大城市圈为代表的都市化,大多数人口集中生活在少数几个大都市中。

6.中国人有重视家庭、重视房子的传统,孩子工作在哪里,父母退休后就在哪里。一些人离开家乡,到大城市读书、工作,买房,进而是父母随迁到孩子工作的大城市,整个家庭积累一辈子的财富会从小城市转移到大城市。

三线以下城市面临的问题:

1.三线以下城市过去的房价上涨主要是过去住房的短缺以及外来人口的涌入造成的。随着供给量的增加,部分城市的住房供应已经过剩,面临去库存的压力,房价有下跌的压力。

2.三线以下城市土地充足,新城规划体量大,供给量巨大。

3.房价不上涨,还乡团回家购买的欲望不强烈,失去了一个购买主力军。

4.三线以下的就业机会大多集中在制造业,几乎所有制造业的产能都已经过剩,未来面临消减产能的压力,随着就业机会的减少,人口不仅不会增加,更可能会减少。

5.随着计生政策威力的显现,人口红利消失,流入城市的人口会持续减少,未来各个城市间会发生争夺人口的战争,小城市在人口吸引力上明显的逊于大城市,人口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会长期存在。

6.一个人口流出的城市房价注定缺乏上涨的压力,甚至可能会出现下跌。

 从日本的情况来说明一下大城市房价:

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连线,这条线(就是著名的胡焕庸线)的东南部国土面积大概320万平方公里,居住着全国94%以上的人口(12亿2千万)。日本国土面积是37万平方公里,人口1.2亿,中国胡焕庸线以东的人口和面积都相当于日本的10倍,中国是放大了的日本。

日本和中国同属于东亚文化圈,同样是人口稠密、资源短缺,经济结构同样是以制造业为主。日本的房地产发展历史对中国有借鉴意义。

日本全国28%的人口居住在东京都市圈,日本的房地产市场,可以割裂分成二个市场:东京,非东京。

很多人都知道日本“房地产”狂潮。但进一步细心读阅史料的人,才会发现,这个狂潮,绝大部分都发生在东京。

在东京以外的地方,哪怕在大阪,福冈这样的地方。房地产价格也不是太高。可能只有东京1/3的价格。和青岛也差不多。

而在日本更低一级的行政区,在一些乡和镇,已出现了无人居住的村落。房地产甚至完全不值钱。一百万日元就可以维修拿走。

 除了顶级富豪和底层赤贫,房子注定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一笔花费,最大的一块资产,值得一个人花费足够的精力去研究,去了解,从而做出正确的决断。

遗憾的是一个人可以花1周时间买一件1000元的衣服,可以花一个月的时间买一辆20万元的轿车,而吝啬花费足够的时间去了解一套300万的房子。

本次救市是最后的救市,以后的房产市场基本是市场说了算了。

以后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冰火两重天。今年是以较低价格买入一线房产的最后机会。

所以趁着下半年市场成交火热,卖出三四五线城市的房产,买入一线及二线强城市的房产。

美国房价高的城市只有3个:

1、纽约:美国第一大城市,世界特大城市之一,是美国最大的海港、金融、贸易和文化中心。 位於美国东北部海岸哈得逊河口。 沿海贸易额居全国第一位。

2、洛杉矶:美国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海港。位於加利福尼亚州西南部、洛杉矶河边。洛杉矶是美国西部工商业第一大城,在太平洋沿岸各港口中, 洛杉矶远洋货轮的吞吐量占第一位。 洛杉矶也是美国西部的旅游中心,迪士尼、好莱坞闻名世界。

3、旧金山:美国第五大城市,第二大金融中心,世界最大的科技创新基地硅谷所在地,城市经济以服务业、商业和金融业为主,是太平洋岸证券交易所和美国最大的银行美洲银行总部所在地。

除了以上三大城市,房地产在美国,并不是一项稀缺资源。美国的人均居住面积,大约在80平米左右。基本不存在“房痴”,“房奴”。
以美国一套典型的小镇上的郊区房子而言。售价25万美元。大概分三部分组成。
其中,建筑成本8万美元,地价8万美元,“建筑许可”8万美元。建筑许可,这一块的成本,也是美国国家主义的典型失败。在美国造新房子,你必须得到左邻右舍的同意。包括新建房的高度,颜色,建筑风格,都有严格的限制。这样做的结果,最终是推高了房屋售价。但无论怎么说,我们可以看见的是。在美国,“房地产”是完全不稀缺的。地价和建筑成本的比例,大约是1:1

上海、南京、无锡三个城市,人均GDP,人均收入相差无几,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而房价却差距巨大。

说明房价与人均收入关系不大,与是否能够提供高端岗位机会关系更大。

 自住买房,一定要买市区生活方便的房子,即使贵一些也值得。不要买郊区房子,配套不好。

大多数年轻人买房,第一次都是在郊区买新房,然后过几年,小孩读书的时候,才发现周边没有好学校,于是急匆匆的换房到市中心,无形之中增加了成本。
所以买房,建议买市中心的二手房,生活读书都方便,首付不够,可以买小点的,旧点的。即使房子旧点,面积小点,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满足自己生活需要了。以后有条件了,再换大房子不迟。

楼市学习-变化的时代里要有忧患意识

一位70后的感慨:下半辈子我会陷入贫困吗?

文/刘黎平   南都记者

我一直是个有着忧患感,却始终未走出忧患的人。

从一个小悲剧说起吧。

十多年以前,听家乡人说,父母生活劳动过的生产队,有一位长我十岁左右的大哥,在铁路旁电线杆上贴假证广告,被警察追赶,中枪,还算幸运,打在腿上,之后扭送回乡。

吃了子弹,在我们当地是一件很不幸、很耻辱的事,怨妇骂丈夫时,最严重的一句话就是:“红炮子穿心的”。这位老乡的遭遇在当地引起的反响可想而知。

老乡姓毛,外号光头哥,曾何几时,他们毛家曾是方圆十来里的“显族”。

光头哥父亲名字中带一个“敏”字,职业是漆匠,人称“敏漆匠”,手艺祖传,传到他手里,不知是第几代。

从他所在的生产队往外走十公里,没有第二个从事漆匠手艺的。他所从事的产业,其附加值,远远高于社员们在地里刨一锄,挖一铲的劳动,他很为此骄傲,用了一番很形象的话来概括自己的成就感:“我虽然是农民,可一辈子没下田沾过泥巴沾过水。”

那个时代我所生活的农村,虽然极其贫困,社员们经常用地瓜当口粮,然后,敏漆匠家中顿顿有白米饭,天天能喝酒,坛子罐子里的腐乳、辣椒酱,墙上的腊肉干,没断过。

异于常人的富贵,全源于他手中的活儿:刷漆。

敏漆匠很豪爽,很大度,我们家在1979年回城后,将乡下的房子作价一百来元卖给他家。后来,我家请木匠做了一个衣柜,请了一个蹩脚漆匠,刷得实在对不起行业平均水平。

敏漆匠听说后,立即叫他两个儿子进城,吩咐说:“你们帮老乡刷好柜子,一分钱都不能收,包括油漆成本。”

这种大度和豪爽,半源于性格,半源于行业的骄傲。因为,我大度得起,豪爽得起。

再过十年,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城的乡亲和父母聊起敏漆匠,皆叹息:漆匠家中光景,泯然众人矣。

又数年,则说:漆匠家中光景,不如众人矣,儿子孙辈得出去打工了。

父母听了有些惆怅,很为这位生产队显族的没落伤感,我当时是一位师专生,在旁边听着,全是一种局外人的感受:时代在前进,你不前进,多少有点活该。

可惜当时年纪小,不知世道有多艰难。

父母在1980年前后回城,父亲在学校工作,母亲进入了一家让人眉毛都能长三寸的企业:县五金交电化公司。在那个买一辆凤凰牌永久牌自行车都得求爷爷告奶奶的时代,这家单位的荣耀有多大,用头发都可以想象出来。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那是一个销售行业工人无忧无虑,甚至有点嚣张的时代。

他们的称呼本来就是一种荣誉,不叫售货员,不叫服务生,而是堂堂正正的“营业员”。

1984年春晚,张明敏的“中国心”红遍大江南北,而春晚第二天大早,第一个用收录机满大街播放的,就是县五金交电化公司。那样霸气的分贝,那样高大上的气势,感觉好像张明敏是在五交化公司演唱似的。

这也算是一种传播的优势吧。

记得当时我去上学,从播放着“中国心”、“回娘家”的营业大厅里走出来,上世纪八十年代国有销售企业的那种荣誉感,也延续到我这个小学生身上,让我有如同从中南海走出来的豪迈感。

有时候,在盛夏的夜间,公司的小伙子们在营业大厅里大分贝打开电视机,看全国武术锦标赛直播,因为电影《少林寺》的关系,那时候的武术比赛颇有粉丝,小伙子们一面喝彩,一面喝汽水,脸上洋溢着幸福得无比张扬的笑容。

当时,所有的人都相信,他们这种自豪而幸福的生活,会持续下去,他们的明天也就是今天,他们的今天也就是明天,反正处在同一个领域:幸福。

而且,按照当时的就业思路,这种幸福会延伸到我们70后身上,因为当时还流行一个职业接班制度:顶职。

那时的公司开会,很少谈及具体的业务,诸如营业额,利润,公司经理作报告,主要内容是讲政治,讲新时期的大好形势,那语气,完全是党委书记作政治报告。

难怪当时一部名为《子夜》的电影,是根据矛盾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让影评家吐槽:电影的主人公哪里像民国上海滩的资本家,完全是党委书记在做报告吗。为什么?是当时的经济形态决定了艺术形态。

种种的骄傲和豪迈,都来自于行业的垄断性特征,站在高处的人,总是豪迈而幸福的。这和家乡漆匠为什么豪爽、大度,都有同一个缘由:行业的独一性,不可替代。

因此,那时销售行业的工人,微微地有点嚣张,有点任性。

姑且举一例:

五交化公司有一家专门卖化工产品的门市部,我母亲曾在那里工作过。一位同事阿姨,胖胖的,坐在柜台里懒得动身。某日,有位农民来买货,问:“同志,请问有土红吗?”售货员懒懒地回答:“没有土红,只有铁红。”

其实,土红和铁红就一回事。

这恐怕是当时销售行业态度的一个生动写照。

傲慢,来自于行业的独一性。

然而,不久,我就亲眼看到和感受到这个行业的寒冬。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考上大学,虽然只是个师专,但是当时全班一百多号人(有大量复读生),只考上九个。

母亲公司的人都很高兴,有一位识时事者,很真诚地祝福说:“张大姐,你的崽争气,考上大学,又是教师,以后就不用像我们这样担心行业会垮掉,公司子弟能读书的不多,骄傲,蛮横,不学技术,现在尝苦头了,你们家小刘不错,争气,不会进入下岗大潮。”

彼时关于五交化公司会垮掉的传闻,一波比一波高,有时候公司员工会自我安慰说:“不会的,肯定不会,我们是国有企业,我们的干部可以直接调到县委当领导,都是国家工作人员,政府怎么能让国家工作人员没饭吃呢?”

员工们还在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身份来安慰自己。大家都有危机感,但是谁也不知道怎样对付危机。

然而,寒冬还是在危机感中如实地降临了。

我母亲在公司垮掉之前退休了,领到了退休工资。但是绝大部分中年壮年员工,都在这个时候忽然失去了手中的饭碗。

母亲描述说:公司开了最后一次员工大会,宣布公司不行了,除几个留守人员负责公司房产和租赁事项外,大家都散伙。老员工们痛哭起来:以前私人和家庭有事,可以找公司解决,以后,我们有事,找谁去?

那一次,没有几个人走出去,尤其是那些年过四十,上有老下有小的男性领导,他们已经来不及走出去,无法再学习新的技能,无法找到一种与以前的体面相称的工作方式。

公司有一位营业主任,个子不高,且隐其名,三十来岁时当上公司领导,意气风发,也有点得意忘形,见了普通员工,爱理不理。下岗后,一切的官架子,都转变为在闹市炒米粉的姿势。

当时我在家乡教书,每次经过农贸市场,看到门口这位曾经指点江山的领导在满头大汗地一手执锅,一手执铲,系着污垢满是的厨布,在那里从事第三产业的时候,心里像承受核弹爆炸一般,升起巨大的蘑菇云,这朵蘑菇云就是:忧患感。

我不能像我的叔叔、阿姨辈那样,在一个兴旺的时代,被捆在一个没落的行业上,被其活活耽误。对于这个时代,他们也曾鼓掌,也曾欢呼,然而,他们却在鼓掌和欢呼中憔悴和凋零。

我的同辈中也有,有一位小学同学,顶职在一家国有销售公司工作,后来娶妻,家居电器都买好了,结果碰上公司倒闭,新娘不干了,不来了。

下岗女员工,是那时人民教师配偶的一个重要来源。教师钱不多,但稳定,女公务员不稀罕你,只好和下岗女工互相将就吧。

娶妻和我学历不对称,这也让我很忧患。

那时的我,好像“平凡的世界”里的朱少平,不安于平淡的乡村教师生涯,要走一条异样的路,于是考研,以我鲁钝的资质,考了三次才考入暨南大学文学院。

毕业,我进入媒体,纸媒界。

我骄傲地认为:我终于走了一条和前辈们异样的路。

每年回家,和父母走在大街上,遇母亲的同事,父母都会骄傲地介绍一番:我崽,如今在报社当记者。

母亲同事们,那些曾经在盛夏夜,在公司营业大厅一面喝酒,一面看武术锦标赛的一群,如今用仰慕的眼光看着我,我如同在玫瑰色的云端里。

我进入纸媒,并不只是虚荣心使然,也是一种使命感使然。我喜欢文字,喜欢传播文字,喜欢很多的人感受到我文字里散发的热诚、激情和那么一点点勉强称得上是智慧的玩意。

我是如此地狂爱码字,2000年的年底,2001年春节前夕,我许下一个愿望:希望我的名字每天都能在印刷品上,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地传播出去,果然,满天神佛,列祖列宗,听见我真诚的呼唤,我进入一家大纸媒集团,成了经济新闻部的编辑,每天报纸左上角都印着我的大名:刘黎平。

前辈们碌碌无为,靠着国家特殊的垄断经济形态过着舒心的日子,这是一种耻辱,人的落寞,往往是因为缺乏责任感,使命感,我这个70后的小知识分子,和他们那帮倒霉蛋是不同的,我是一个非凡的人物。

说这话,似乎有点自命不凡,但是,进入新闻行业的人,有几个是自命平凡的呢?

说实在话,除了父母亲人师长,我最感恩的,就是我所从事的这家纸媒,广州的一家巨型纸媒。一些离开它的同事,多多少少向我抱怨过它,但是我始终没有说过一句抱怨的话,不是谨慎,而是真诚。

这家纸媒,不只是一个饭碗,更是一个盛放理想的容器,它实现了我的理想,让我署名的文章每周几十万地向外传播,让我走在路上能遇到粉丝,让我能出版几本不太畅销的书。

这个世纪初,我进入纸媒时,正是如日中天的时期,广告收入全国报业第一不说,居然还胜过正在兴起的芒果台。纸媒的广告收入超过几乎同级别的电视台,这在如今是不可想象的。

我那时也不能说没有危机感,忧患感,因为我们经常要从网上找最新信息来源,记者们要等网上的央行加息减息消息,看新闻,往往第一时间上网,然后才考虑报纸。

然而,我的忧患感,仅仅停留在纸媒与网络平等竞争的层面上,报纸在新闻传播领域,虽然将来不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但至少是一个较大较强的存在。

而且,劳动人民对于报纸质朴的情感,似乎也对我有着心理抚慰的作用。

记得有一天晚上,十二点左右,上了班回家,叫了一辆的士,司机知道我是报社的,很羡慕地说:“报纸好啊,国民党要办,共产党也要办,反正缺不了你们。”

这句话胜过千万句经过精心策划,引用了海量数据的精英人士的报告,人民如此看好我们,我们干嘛要忧患呢?

其实,这位司机大哥的话,有一个词要替换,就是“报纸”要替换成“新闻”。

所谓的反正缺不了我们,这个我们,其实应该是职业化的新闻群体,而不是具体的我们的这一群个体。

没想到这个行业,广告在呈现断崖式的下滑,甚至能听到断崖的声音,这声音来自于工资卡,很多家纸媒已经在传播这种声音。

随着这种声音到来的,是很多纸媒精英肉身的死亡,不明白为何行业的式微,要以人的生命作为祭奠和注解,莫非这就是共业?就是劫数?

有一回参加儿子的家长会,一位女家长,也是同城报纸的,她跟我说:你们已经算幸运的了,还能在账面上没有下滑迹象,年终奖季度奖照发,尽管购买力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已经很多人在家里闲着,每个星期做不了几个版,薪水实在是很没面子。

开完家长会,我牵着儿子的手,走在学校前面的林荫大道上,看着他好奇地问我:爸爸,我们什么时候买路虎,我们什么时候换电梯楼。

看着他忽闪忽闪的眼神,充满着对父母未来,对自己未来的憧憬,我忽然有点紧张,我亲爱的孩子,你知道吗?爸爸的下半辈子可能陷入贫困。可能你得在这个贫寒的家庭里长大,如果你不够走运,不够努力,可能还得将这种贫寒延续下去。

有一部美国短片小说,讲一个小孩听说班里要捐助贫困家庭,善良的他也拿了东西捐出来,结果老师很无情地告诉他:“某某同学,你不用捐献,因为学校捐助的,就是你家。”当时那位孩子愕然之后的泪花,会是怎样一种心痛呢?

忽然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冒出这样的泪花。

我惊恐不安地悲伤起来,所有曾经有过的使命感、责任感,此刻被生存危机感冲刷得荡然无存。

我想起家乡曾经富贵的漆匠,他的儿子在铁路旁贴广告挨枪子,想起母亲公司那位曾嚣张不可一世的业务主任在闹市满头大汗炒米饭,我的下半生会不会像他们一样呢?

我当时引以为警示的,就是我如今所面临的。

引用我曾经写过的一部玄幻小说:《一位史前暴君的笔记》,里面有这么一番话:“年幼的时候,我以为我能拯救这个星球;年少的时候,我以为我能拯救这个帝国;年青的时候,我以为我能拯救这座城市;中年的时候,我发现我连自己都拯救不了。”

悲哉斯言。

幼稚的儿子,目前不能感知我的危机感,就好像当年的我不能感知父母叔叔阿姨辈的危机感。

我前几年就有个担心,担心在媒体界,会出现像产业工人那样的退出潮流。如今的这一群,是高知识高素养的一群。

这种潮流,冷眼去看,不是某一个政策的失误,不是某一个人物的品质问题,而是一种无法拒绝的潮流,一种无法用失误和卑鄙去谴责的潮流。

它总会来,它总会发生,它总会选择某一人群,如果你不幸被选中,而且不幸在人到中年被选中,你能做到的,似乎只有跟着沉船上的老鼠逃生。

不要嘲笑上一代人的落魄,因为很可能你会成为他们。

不要说“人穷志不穷”,物质上穷了,精神也会跟着沦丧。即使在提倡越穷越光荣的时代,一个生产队里,最穷的那一户也是受嘲笑最多的一户,更何况今日。

伴随着对下半生贫寒的恐惧,还有对光荣感失去的恐惧。

我们很可能成为被照顾的一群,拿着国家的救济过日子,一旦想到这个,我忽然明白,欧美那些高傲的曾经的精英,为什么宁肯在地铁口搞杂耍,也不愿意去领救济金。

士可杀不可辱,在市场经济社会还是存在的。因为他们不舍曾经有过的一份光荣感。

漆匠、营业部主任,失去的也是一份光荣感。

纸媒的人,如今从事的新营生,可谓五花八门,搞厨艺,卖“心灵鸡汤”,从事童书推销,或者跑动漫业务,或靠一栋大楼收租,这个社会只要不懒,不太蠢,饿不死人。

然而,那一缕夕照般的职业荣誉感,却已经苍白,渐渐沉入昏暗。

早知道如此,不如早一点去炒粉,去卖菜,去开班,在这些行业早一点折腾经营,凭着当年考入名校的智商和毅力,或许早就开上连锁店,当上土豪了。

还有一条途径,就是理财。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然而,凭借你在新闻界积下的那点子银两,在失去营生行业的情况下,它们的利息完全不够你保证下半辈子的开销。

世界上没有永远不下跌的股票,没有永远高利息的理财产品,更何况你的基数也就那么一点点,要跟上通胀的速度,它们得翻倍地增长,有这样的事吗?扪心自问一下吧。

还是说说职业荣誉感吧。

新闻在碎片化,在个体化,新闻传播主体也在碎片化,个体化,新闻从业者想要保持那份荣誉感,使命感,在保持主业的同时,微信是维持这种感觉的最合适平台。

问题是,这种职业感觉可能会延续下去,但往昔的那一点点收入上的优越感(其实也很不实在)却再也维持不下去。

阅读量就算屡屡达到100000+,粉丝一万、两万地涨到十万,可是大部分人除了在朋友圈,在手指的划拨中获得一种数字刷新上的快感之外,真金白银,一分也没有。

尤其是本人这种,纯粹是赚吆喝的。觉得和当年在中学办文学社,分发那些布满浓稠油墨的文学小册子没啥子区别。

对整个行业,我一直是个路盲,但我对那些口水救世主也没有什么信心。

世上从来没有救世主,也没有先知先觉者,一种新的行业形态,谁都预言不了,就好像从来没有经济学家能预言到经济危机一样。

听过很多的关于新媒体的报告,讲座,然而到目前为止没有见过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就算是占了威权力高度的澎湃,听说点击量也在断崖式的下崩。

新的新闻形态,它一定有,一定有它的理存在着,就好像朱熹说的:凡是事物,事先一定有一个理存在。

然而,世界是神秘的,不可知的,谁都摸不到这种新媒体形态的理,谁都不能准确描述它的具象,谁都说不清楚它何时来临。

就好像罗斯福新政,谁都以为是他挽救了美国的危机,谁都没有想到是一场超规模的战争挽救了美国的经济。(注:罗斯福、二战并没有挽救美国)

是二战挽救了美国,挽救了西方,然而,在这场挽救的过程中,是亿万百姓的痛苦和士兵的牺牲。

我们新闻人摸索着走向那个新的媒体形式,没有人能说清楚这个摸索过程和未来的情状,但可以明白的是,我们也要经历新闻的“二战”,会有很多牺牲,很多痛苦,很多彷徨,或许不幸,只是不知道谁会面临这些人力与时代力的摩擦。

作为自封的太史,我只能暖男式地说一句:摸索前进的路上,我们保重。